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
2022-05-20 16:59:04.0 朝花夕拾 读后感700字 鲁迅作品读后感 517 浏览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1
轻捧着这本不厚的书,小心翼翼地,翻动每一张书页的手都慢慢地,轻轻地,生怕惊动了老舍先生的韶华。
这本书中的每一行字,都流露出老舍先生的感慨和怀念,很生气的那种批判,带着点独特气息的讽刺,还有稍微显出委屈的抱怨。老舍先生是很爱很爱那段时光的,他特别喜欢以前那个有点自负还顽皮的孩子,他气那个想一点一点把他用刻刀雕成刻板样子的世道,可是老舍先生做不了什么,他就孩子气地把这世道写进书里,让后人引以为鉴的同时也替他不公。
所有人都觉得孩子是一瞬间长大的,是十八岁时的一次吐息;是第一次与父母平起平坐的宴席;面对《二十四孝图》的他,没有被肉麻扭曲的“孝”迷住双眼;《五猖会》上的老舍先生,那份纯粹的童心被刻下了所谓的“生于太荒之流”,那些甜蜜的糕点,明瓦大窗的船只,好像那些“生干太荒之流”一样,似梦一般过去了,老舍先生变得木木的,他无法自知冷暖;《猫狗鼠》中的他,努力地同猫做着斗争,打败天敌好似是不可能的事情,老舍先生对此心知肚明,却仍要不信邪地死磕;《阿长与山海经》中那本仅用直线勾出轮廓的粗糙小书,随同长妈妈那些长毛的故事一起丢失在记忆的长河中;《范爱农》里的他正在仔细地适应这个社会,却始终无法冷眼旁观;《父亲的病》是老舍先生最后的回忆,是他童年篇章的句点,他喊尽过去不说话的哑灵魂,将旧事重提,把朝花吹去露水,夹在一本厚厚旳旧书里,将它的美与残缺惊心动魄地定格在那里,任后人评说。
那个时代的人,有些被关在黑漆漆的匣子里,闷热,半死不活地急躁着,有些像爬山虎似的接受了人们随手丢给他们的架子,以为这才是最普适的形状,老舍先生这本书就是在喊醒那群沉睡的人,以痛苦来解救赎之道。我时常在想,老舍先生坐在月光下翻书时,无意中想起那个在百草园的晚霞下,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少年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2
年轻时的记忆,晚年再拿出来慢慢咀嚼体味,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在这本书中,先生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我见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的旧社会的冲突,也让我崇敬于先生“世事险恶,宁我臻善”的精神。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承载着先生“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共12篇,先生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既包含了先生对于童年的追思和怀念,流露出温情之美,也穿插着对于黑暗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故事是《狗·猫·鼠》。在这篇故事中,鲁迅先生追忆了自己幼年时豢养的小隐鼠被猫杀死的经历,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上一些“正人君子”的虚伪面目,表达了对于弱者的同情。譬如,鲁迅先生提到自己仇猫的原因:“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这段话表面上是批判猫恶劣残忍的捕食习惯,实际上是在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当权者欺凌玩弄弱者的行为。
品读鲁迅先生的这本书,我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专制封建的家长、对于黑恶势力纵容的风气,以及社会对革命者的压迫。我不由问自己:如果是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否能勇敢地站起来反对封建糟泊的压迫,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呢?读过这本书后,再看鲁迅先生的经历:在父亲被庸医害死之后,毅然前往国外学医;又在见识到国人的麻木后,决定弃医从文。遭遇苦难后,先生没有选择愤世嫉俗,而是由自身的苦难感及到中国人民的苦难,我不由的佩服先生格局之大,勇气之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诗,面对社会黑暗不同流合污,面对百姓苦难能挺身而出,这样的人正是中国的脊梁,我们的榜样。“世事险恶,宁我臻善”这种可贵精神就是这本书留给我的宝贵体悟。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3
《朝花夕拾》是鲁迅笔下童年到青年时期温馨的回忆,以及对社会理性的批判。旧社会的腐败,童年苦乐夹杂的回忆在《朝花夕拾》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酸甜苦辣里充满了孩子的天真,青年时的懂事和知书达理...
许多人物形象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即使是一位典型农村贫穷的底层劳动妇女,也有她一颗关心鲁迅的心,她寻购赠送鲁迅渴望已久的《山海经》,让鲁迅心生敬意和感激,虽然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在鲁迅成长的道路上做了很大的贡献,更多的是朴实善良的爱。
再比如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医学教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不修边幅,治学严谨,十分关心鲁迅的学习,没有民族的歧视,表现出的是平等待人的态度,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鲁迅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摧残了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思念。
《狗·猫·鼠》是一篇有极强的讽刺意味的散文。这是针对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父亲的病》记录的是鲁迅儿时,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家里先后请了两位“名医”,不但费用高昂,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最终也没挽救父亲的生命。这篇鲁迅的叙述很平淡,可是大量对这些华而不实、草营人命的批判却在沉默中爆发!
整本书并无文字直接批判,却处处充满了批判,鲁迅痛感国民的精神麻木,希望以此来唤醒沉睡的国民,抨击了对丑恶社会的嘲讽。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4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散文集,这还是一部故事集,用散文的方式来述说作者的童年趣事。
这部散文集的作者是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先生有且仅有的一部散文集。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狗·猫·鼠》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说《狗·猫·鼠》。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有趣,主要写的是猫和作者鲁迅先生。文中所说,作者仇猫,因此作者写了不来,印了出去,但怕得罪哪个名人名教授,前辈什么的,然后登在一张报纸上说:“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样一来,不就说明鲁迅先生是狗了嘛。
之后,鲁迅先生自已作了自己仇猫的解释:说猫在每次捉到借物后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放走,又捉住,到猫自己厌了才把它吃下去,让他感到讨厌,为什么要折磨它还有就是之前一只猫吃了他饲养着的隐鼠,这让鲁迅先生更加讨厌猫了。我觉得这就像现在哪个明星被记者提问题,然后向大家说明一样。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鲁迅小时的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长妈妈给他讲过一个关于百草园中“美女蛇”的故事。到冬天则在雪地里捕鸟,真是一个欢乐的情景。但,三味书屋就没有那样自由那样快乐了,只有整天待在屋中读书,好在外面也有一个园子,但被发现又要回去继续读书。
鲁迅先生的童年,有快乐有无味,既有对人间美好的温情回忆,也有对旧中国种种灰暗现实的有力抨击。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让它封存在自己的记忆中,不再逝去,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向美好进发,追求光芒,对世界充满好奇、憧憬。
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鲁迅先生一样用语言的艺术来描绘自己,描绘世界。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5
你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那个让鲁迅无忧无虑的百草园和鲁迅学习、生活的三味书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少年的鲁迅与猫结下了“仇怨”,看到了绍兴的地方戏和迎神赛会,鲁迅就是从那里一天天长大了,从一个早年丧父的少年,变成去南京、日本读书、追求文学、探求人生的道路勇者.......《朝花夕拾》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鲁迅先生的窗口。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的回忆性散文,这本书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忆自己过往的经历时,鲁迅写下了许许多多人和事,既有对人间美好温情回忆,也有对旧中国种种灰暗现实的有力抨击。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鲁迅在书中有喜有悲,和他志同道合的人交谈时,他是快乐的,与淳朴的人说话时,他是和善客气的,他敬重反封建的人,正如名句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沉醉在书中描写的世界里,沉醉在作者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沉醉在作者童年的有趣生活中,感到非常亲切。我读了《狗.猫.鼠》明白了文章是针对当时的“正人君子”,嘲讽他们散步的“流言”,表现出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书中的《五猖会》里“我”对儿时的急切盼望,观看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有鲁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故事。
走进作者的童年,流露出童年的浪漫,人将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当初的味道有一番滋味。我们的童年一步步的离我们而去,只留下了酸甜苦辣的回忆。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现在不断的去领悟,相信有一天,我们也会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朝花夕拾》。现在,请你翻开这本《朝花夕拾》,感受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走进鲁迅的世界里,摘叶观花,细细品味吧!
上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700字
下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 878人浏览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