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读后感1200字

2023-03-08 什么是教育 读后感1200字 教育读后感1200字 455 浏览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1200字1


  “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02.23-1969.02.26)

  教育的概念很宽泛,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而言,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未成年人)身心施加影响,以期将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什么是教育》一书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现代教育;教育的本质;现代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应如何进行。

  全书开篇基于对教育现状的反思,提出了“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的问题,作者认为,教育正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

  雅思贝尔斯梳理了历史上存在过的三种教育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以及苏格拉底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是作者所推崇的。在苏格拉底的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权威与中心;师生双方都要进行自由地思索,善意地对话和论争,无屈从与依附的现象;教师不靠强制性地灌输,而以反讽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发掘真理,而非传递真理,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通过思考使人在与道合一的过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对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精神的成长。

  最后是大学应该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雅思贝尔斯提出,大学应始终贯穿这样的思想理念:大学生应该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不需要教师的刻意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

  因此,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保持探索的热情并为之不懈奋斗,知识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教育的本真应该是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在于他人的对话中讨论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认识结构,从而真正生成谁也拿不走的智慧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将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考试的重点,这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结果。
什么是教育
  康德说过:“学生应该学的是思考活动,而不是思考的结果。”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需要通过教育而滋长生长的能力,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反思当下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雅思贝尔斯的论述无疑对于我们有醍醐灌顶的功效。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讲授法,转向以学习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人际交流,只有主动学习,才能释放每个个体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动力。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1200字2


  《什么是教育》的作者雅斯贝尔斯是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一生经历丰富,充满传奇。《什么是教育》这本书是他去世八年后,他家人和助手根据手抄资料历经3年整理后出版的。让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得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什么是教育》主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也从中吸取了许多涉及学生心理、行为、认知及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同时对我理想教育的未来轮廓有了一定的憧憬。关于教育是什么?人们所需要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本书中也有一定的答案可循。

  “人是教育的内因,环境是教育的外因,作为内因的人与作为外因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我而言教育应该首先要面向学生的,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教育决定着他未来的处事方法、行为模式,直接塑造着他在未来的认知。要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理想的意义,让孩子们得以感悟生命美好,珍惜生命存在。

  毕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生命的准确意义还不能太好地理解,但只有明白什么是生命,明白父母养育一个生命的艰难,明白每一个生命存活于世的可贵,他们才能懂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珍惜,才能学会尊重每一个小生命,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宽广的胸怀,与他们、社会达到完美的融合,从而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和谐发展。

  其次,我认为理想教育还应该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三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过:“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让孩子在面对灾难和危机时作出正确的应对。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三观要从学生时期开始,尤其是在他刚刚对世界有了自己的个人认知时,很多重要的问题都要开始培养。

  例如我们教师可结合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事例,教育学生是无数航天人的奋斗和努力,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接力,才成就了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无数航天人出征的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不曾言说的辛酸。他们支撑起来的不仅仅是民族的自信、国家的荣誉,还给了无数正值青春的孩子打开好奇之门。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师要让孩子们知道谁才该是偶像,应该追什么样的星。航天员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更是我们应该不断追寻的那颗熠熠发光的星,值得我们一生去追随,去学习。

  在我看来,“理想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们知识、构建高质量教学环境,更应该塑造孩子们良好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追求,无论我们的人生起点在何处,永远不要自暴自弃,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永远要在学习和正在学习的路上。如此才能跳出狭义的“教育”,全方位融入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学生的平均教育素质。

  虔敬之心是一切教育的实质。需要的是教师拥有一颗不变的忠诚之心,像信徒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并始终不渝地坚持,为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师德上,严于律己,以优良的道德水准潜移默化影响着少年儿童,成为孩子启蒙阶段的良师益友;在专业发展上,孜孜以求,坚韧不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大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持之以恒,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职业目标,最终成为学生一生幸福的点灯人。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1200字3


  看完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受益颇多。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等。虽然这本书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它引起了我的思考。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传授、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和平庸的知识。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实践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作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高考前我们会背诗,记得各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记得元素周期表,记得数学公式,记得各个省份的简称,但现在呢,我可以说我已经忘了高中的大部分知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一直只是在强迫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真正意义,很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的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教育重复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在个人赖以生长的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有计划的教育,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内心活动相结合,到此为止,人的教育才成为的第二天性。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教育帮助个人自己的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我之前一直不明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上师范之后,我渴望自由的学习,我想成为我自己,依照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盲目地跟从别人。我们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原创的,可是很多人最终成为盗版,看到别人去考证我们也去考,看到别人参加某个协会我们也去参加,其实有多少人是在做着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呢。很多人被压迫的教育害得太深,以致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因此盲从地去做一些自己也不知道意义的事。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让自己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掘,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上学时我学得最认真最投入的是写字课,我比别人学得慢,可是我由衷地感到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想学的东西,是我喜欢做的事。到现在,工作之余仍爱胡画两笔,那是我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也常常提醒自己,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感到开心,那件事也才赋予你真正的意义。

1 2

书籍简介

  •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杰克森教育 486人浏览

      《什么是教育》是201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杰克森。该书主要写了作者自己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主张从第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主要教育应该是“道德”的,教育从根本上属于一项道德事业,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成为“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