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600字
2022-12-13 15:56:43.0 呼兰河传 读后感1600字 文学读后感1600字 416 浏览
我与《呼兰河传》结缘于抖音上的一个文案,“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初读文字惊艳,感同身受。直到这一次写作任务,才让我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慢慢走入这座隐于边陲的呼兰城。
走进呼兰城,一片彻骨的寒冷袭来,“水缸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但即便是这样的艰苦环境,人们却依旧要为生活奔波,卖豆腐的把方木盘冻地上了;卖馒头的滑倒在地,馒头却给人捡了吃了;过路人,赶路马常常陷入泥坑,甚至葬身泥坑……呼兰城的人活得很难,他们挣扎着,在贫瘠的北国土地用皲裂的手硬生生地为自己撑出一丝生存空间。
走入十字街,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城里的活人都在平静地过着日子。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烟庄、药店,还有洋医生开的牙医馆,人们南来北往,东来西去,或拉着家常,或忙着赶路,时而听见小孩的嘻笑打闹声,时而听见商贩的热情吆喝声……小镇的人世代居住在这里,自然也因循守旧,有着自己的迷信,比如生了牙病,不肯让洋医生拔掉,而是含着黄连;校长的孩子掉入了泥坑,人们边议论纷纷,说是学校建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呼兰河旁的这座小城生活是充满各种各样声响的和色彩的,单调却也有滋有味。
深入呼兰城,一个个鲜活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映射出这座边陲小城的黑暗。小团圆媳妇,一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童养媳,从买回来的那一刻起,悲剧的命运已经开始。她是童养媳,是生育工具,是出气工具。因为性格大方,不符合呼兰河人媳妇的标准,婆婆嫌弃她,总是无端的辱骂她,甚至在夜里将她挂在房梁上抽打,用滚烫的烙铁烫她。邻里乡亲知道了也不阻止恶行,反而煽风点火,导致小团圆被滚烫的开水“烧”了三天三夜,生生熬出病来,最终被当成妖怪休掉,死在了二月前。长工有二伯,性格孤僻,喜欢和动物说话,不喜欢和人说话,当厨子发现他偷东家的东西,骂其无妻无子,无家无业,是个“绝后的”时,他也只是无可奈何地大哭一场,继续麻木地活着;当六十岁的有二伯受到三十岁的主人打骂时,他感到自己地位低下,生活困苦,日子过的没有盼头,夜里便闹着上吊自杀,却没有死的勇气,过了一阵子,想要跳井,却最终又悻悻而返。小团圆媳妇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错,却因为所谓的妇道默默承受着众人的恶意,直到生命的尽头;有二伯感受到了阶级的压迫,但无力改变自己悲剧的命运,成为了阶级社会中又一个行尸走肉。
这些牺牲在黑暗的现实的人可能只是呼兰城人悲剧的缩影,我不禁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呼兰城人的愚昧?是贫穷艰难的生活?还是偏乡僻壤的环境?不!都不是!穷苦的生活和偏僻的环境只是限制了呼兰城人的眼界,真正的原罪是呼兰城的人世代相传的无知与麻木!长期的封闭与旧俗带来了愚昧,使呼兰城人丧失了理性,只会遵循“逆来顺受”的老路。当礼俗和等级包裹着“恶”,以荒诞的理由成为压垮善良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时,不会有人站出来的,因为在呼兰城人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早就如同纸一样薄了。当身陷黑暗的人想要挣脱黑暗而发声时,呼兰城的人们只是冷漠麻木地看着。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喜欢热闹,却也只会喜欢热闹,想要改变却也只是想要改变。
我叹息着走出呼兰城,一个人影忽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悲哀地望着这座她曾经居住过的呼兰城,口里喃喃地说着:“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似乎看见那个芳春,在后花园与祖父玩耍打闹的小萧红,但这一切随着祖父的逝世而像泡沫般破灭,她走了,并且一去不回……数年以后,当萧红先生在病床上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如残烛般黯淡,写下“半身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时,或许会有那么一刻记起了呼兰城,记起了呼兰城那些和她一样悲剧的人。
合上书页,我惊叹于萧红用朴实的笔触,写出了呼兰城人的欢笑与泪水;用童真的视角,洞穿了呼兰城人悲剧人生的内核。春去冬来,无常的命运带走年轻的萧红,却为后世的人带来了一座永恒的呼兰城。
上一篇: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
下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4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呼兰河传
萧红小说 534人浏览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