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书笔记1800字

2022-12-12 15:22:24.0 皮囊 读书笔记1800字 小说读书笔记1800字 512 浏览

  《皮囊》这本书也已经躺在我的书架好久了,20年就在了。最近蔡崇达老师去东方甄选直播间做客了,才让我有了读这本书的想法。看其他人的评论呢,多是讨论肉身和灵魂的,但是我对这一点好像理解并不深刻。那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的观点吧。

  第一章讲的是太外婆(外婆的妈妈)的故事,在这一章里,作者提出了灵魂与肉体这两个概念,并说了阿太关于它们的想法。阿太认为,灵魂是自由的,认为我们应该去使劲使用肉体,我感觉她的做法有一些倾向于自虐,比如她把她不会游泳的儿子扔进海里,差点被淹死。当然她说要去使用肉体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你不要去养着它,但是也别去虐待它。凡事过犹不及,总是要有一个度的。其实我很欣赏阿太,她有想法也很自由,于是开篇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第二三章讲了作者的母亲与父亲,让我看的有些压抑和不解。母亲主要是盖房子这件事情,她特别执着于盖房子,甚至是去盖一座可能会被拆掉的房子。而父亲呢,是生病了,左半身偏瘫。后来作者认为母亲执意要盖房子是因为与父亲的爱情,可是这份爱情需要牺牲儿子的未来。再就是他的父亲,在我看来是一位没有担当的人,出了问题只会躲避,很多时候这个家庭是需要母亲来支撑的。母亲甘之如饴,甚至在父亲生病之后让“我”这个高中生作为一家之主。可能是那个年代的问题吧。不过多说了。
皮囊
  之后作者讲了两个阿小的故事,一个是当地人,一个是父母在香港做生意发达了,马上就要去香港了。他们两个人的结局都让我出乎意料。第一个阿小,作者一开始说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但是他并没有为他的理想而付出什么有用的实践,到最后他还是做了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个阿小,是因为自己的家境而高人一等,但是再去到香港之后却是被别人给歧视的。后来父亲做生意失败,哥哥卷款携逃,最后的生活也不是很如意。现在想想,好像作者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不悲惨。

  再一个是文展的故事,这个人是让我最最印象深刻的。首先,他比作者大一点点,学习很好,非常优秀,有生理缺陷—兔唇。他非常有自己的规划,从初中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可以沉下心来看书。他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因素,不能去读大学,所以他努力学习怎样控制自己的分数,考上了重点中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那个年代,上重点中专的分数线是卡的特别特别严,只有那一个分数段才能去。但是他做到了!可是去到那里之后他因为生理缺陷被别人给攻击了,他在给作者的信中如是说到,他遇到了一些困难,他知道那些嘲笑他的人是因为没办法打败他,他只要变得更强就可以。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大神的励志故事。我真的没想到,他最后还是被现实给打垮了,忘记了自己的梦想等一切,很可惜。不记得他最后是过世了还是怎样。我很喜欢他也很羡慕他,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做到了我所做不到的。但是当他出事之后,我想或许过于早熟也不是一件好事吧,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如果不能大器早成的话,那就大器晚成吧!

  还有一个是厚朴的故事,厚朴跟文展相反,是一个敢于表达,敢于去做,不怕别人嘲笑的人。他在大学里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组乐队,办演唱会,各种找女盆友之类的,他也收获了一些人的支持和羡慕。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能够坦然的说出心中所想,并且不在意别人对他的嘲笑(可能是他自己并不认为这是嘲笑吧)。我也记得他当初为了筹办乐队,买乐器,去扛石头赚钱,我认为这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的做法。但是后来他越来越偏离方向,被别人捧得太高了,连自己也忘记自己姓什么了,把过去所有的一切都抛掉了,他再也不能去扛石头赚钱了。他唱歌也并不好听,也不太会玩乐器,后来得了抑郁症,当然作者没说。后来他被学校开除了,父母帮他找了工作,可是他病了,后来就自杀了。他也只能让我想到过犹不及,他过于追求自由,瞎追求,结果把自己给追没了。人确实应该在青春时做一些只有青春才能做的疯狂事,可是人不只有青春,过完青春之后,咱们还是要活着。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技能。

  正如前面所说,我想到的最多的就是过犹不及,如果非要说一说皮囊的话,可能就是他们都只注重了皮囊,而忽略了灵魂,但是文展好像是注重灵魂了的。或许灵魂不仅仅只是指学习吧。或许文展忽略的是自己因为兔唇的自卑之类的?不知道,我感觉这个话题对现在的我还有一些深刻,不能完全搞明白。

  个人认为蔡崇达老师特别会写一些排比句,也会有很多漂亮的高深的句子,但是我对他的作品好像并不是那么喜欢,看看就没有了。最近打算看看之前想看但是没看的国外小说。

1 2

书籍简介

  • 皮囊

    皮囊

    蔡崇达散文集 500人浏览

      《皮囊》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4年12月。  该书讲述一个名叫东石的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了作者与故乡、家人、好友之间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作者虽以苦难为题材,但却是以超越困难、寻找与苦难和解、救赎心灵的方式来立意,整体基调虽忧伤但不颓废,文本中散发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