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1800字

2022-11-26 15:37:34.0 皮囊 读后感1800字 小说读后感1800字 459 浏览

  打算拜读《命运》,先又被《皮囊》击中,皮囊之下,灵魂踱步。

  坚强又好面子的母亲,残疾又不甘的父亲,重症室乐观的漳州阿伯,市侩又不近人情的保洁阿姨,追求自我的张美丽,接近阿小而堕落的阿小,奉为天才的文展,充满厚朴的厚朴。数个人物在蔡崇达的笔下,鲜活又跳跃。

  不理解母亲把给父亲治疗的钱拿出来建房子的行为,也不理解母亲要把即将拆迁的房子建好的行为。“面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别人的看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皮囊之下,是被世俗绑架了的灵魂。又或许是父亲要把房子建好的信念支撑了母亲作出这样的决定,有时候信念感确实如此,支撑了很多破碎的灵魂,也修补了很多脆弱的心灵。我也不理解父亲在台风天也依旧坚持要出门放风的行为,所有人都不理解,因为所有人都并非感同身受,一个残疾人翘首以盼的放风时间,唯一能放松自我、稍微感受自由的时间,所以才有拼命向外爬去的毅然决然,所以才有拉都拉不回的歇斯底里。然而在被拖回来的几天里,却好似认命般,不言不语,许是认清现实了,才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最不愿意进去的地方,最不愿意乘坐的电梯,终究还是进去了,遇到了乐观的漳州阿伯,开着俗气的玩笑,在病痛包围的世界里,总是需要一些乐观、让人安定的存在,即使这样的存在也终将逝去,但至少留下了活过的痕迹。漳州阿伯过世后,这样的存在又转移到保洁阿姨身上,听些八卦,咂舌评论,悲世事无常,哀生命脆弱,笑言语滑稽,讽神明无能。那,人死后是否会骑着烧掉的马上天,是否又真的有人看见死亡呢?
皮囊
  一直认为活出自我的人生就是最精彩的,但是否有真的坚持了自我就有一个好的结局了,至少从张美丽身上是没有看到的。一个为了追逐爱情破身的女人,一个愿意为了心爱的人抛弃一切的女人,一个敢于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事业的女人,一个愿意行好事行善事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却饱受诟病,世俗让她变成了居住在那处的“鬼”,家族不认,邻里讥讽,热心捐赠却一次次被拒绝,最终落个抢地而亡,讽刺的是,即使如此也无法改变世人对她的看法,世人烧她的店,仿佛这样一把火能把一切“不洁”烧得干干净净。

  香港的阿小和小镇的阿小总是不同,但又不尽相同。香港的阿小追求香港的时髦一切,有偏激的成分,导致香港的阿小回到香港后吸毒纹身,活脱脱一个不良少年。小镇的阿小羡慕香港阿小的时髦,特意理了一样的发型,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却又变为渔民,最后的倔强大概是那一部象征自由的摩托了吧。倘若阿小不遇见阿小,又会是怎样的人呢,倘若阿小从没在小镇居住,又会是怎样的人呢?可惜呀,世上没有如果,当然也没有倘若。

  要是真能把历史大纲写出来,那文展一定已经被载入史册了吧,这是多么令人崇拜的理想。遗憾的是,那些历史终究还是变成了“一些没用的东西”,真的被扔了吗,又真的不在乎了吗?文展既然这样说的,那就相信吧。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不然不会有那一句,“黑狗达,为什么偏偏是你”。对啊,为什么偏偏是黑狗达,那不过是有事还要向文展请教的毛小子,那不过是一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的毛小子,那不过是被文展影响到怀疑自己的毛小子,仅此而已。但是如今站在文坛上的却是黑狗达,那个毛小子,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呢,是日日夜夜闭门苦修、在学海里遨游的做法错了?还是有伟大理想的想法错了?不清楚,不过文展又如何知道黑狗达是如何努力的呢,因为无知,所以不甘,兴许也有际遇也有机遇,世事无常,倒也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实力和饱满的内心一定是必须的,否则,掏空灵魂,一副皮囊又有何用。

  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是hope。厚朴名字的由来多少都有一些中二。有着充满希望的名字,干着充满希望的事情,却没能过成希望的人生。但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很好。很多人倒是没有豁出一切实现梦想的决心。可厚朴却并没有实力,只是守着过度膨胀的理想,沉浸在自己打造的虚拟国度中。黑狗达想让他明白的是“能切实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的狂热,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可惜厚朴到最后都没有懂。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王子怡和厚朴在一起了,但是相处后发现厚朴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尤其是在见父母时厚朴穿着板正,拘泥、与以往不符的表现,让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或许,王子怡追寻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叛逆。厚朴被学校开除后,还去找了王子怡,要其父母的帮助回到学校,但结果并不如意,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别人也并不靠谱。

  且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吧!

1 2

书籍简介

  • 皮囊

    皮囊

    蔡崇达散文集 513人浏览

      《皮囊》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4年12月。  该书讲述一个名叫东石的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了作者与故乡、家人、好友之间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作者虽以苦难为题材,但却是以超越困难、寻找与苦难和解、救赎心灵的方式来立意,整体基调虽忧伤但不颓废,文本中散发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