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读后感2000字

2022-09-29 15:19:27.0 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 读后感2000字 教师读后感2000字 617 浏览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种无私和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

  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暑假空闲之余,我读了《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未来”这句话就是这本书中序言的第一段。由此可知,不论中外,大家都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影响他们的习惯,孩子的习惯也许可以决定他们的未来,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书中第一章就提到“孩子的品质比天赋和智商更重要”。例如感恩、分享、耐心、乐观、自信、有责任心、合作意识等等,都是孩子的美好品质,但是孩子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庭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这告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这样才能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让教育更加适应孩子的需要。
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
  书中第二章提到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例如专注力、想象力、观察力、阅读能力、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外语。专注力要从小培养,从婴儿时期开始,尽量不要在孩子喝奶的时间去和他讲话或者逗乐,让孩子专心喝奶就是锻炼专注力的第一步。孩子游戏的时候也都可以通过玩玩具来训练专注力。美国的幼儿园老师会让孩子玩倒水的游戏,用几个不同大小的杯子装一些水,让孩子在几个杯子中把水倒来倒去,要求是不可以把水洒出来。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而且还会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要求他们不能把水洒出来,就需要专注力的把握。

  有专注力的孩子就像获得了生命中的法宝,无论在未来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受益无穷。

  书中第三章分享了让孩子不再磨蹭的好方法。读这一章时令我大为震撼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磨蹭,并不是一个坏习惯”。

  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吃饭慢,穿衣慢,喝水慢,上厕所慢,排队慢,做一件事情起码要叫他好几遍。幼儿园里琐碎的事情本来就多,碰上这样的孩子,大多数老师会选择大声催促“快点,快点!”,甚至有时候干脆自己帮孩子穿衣穿鞋,懒得和他浪费时间。

  但书中却说,有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他对一件事情的兴趣比较大,在慢慢的研究;有时候孩子磨蹭是想挑战老师的权威,看看老师的反应;有时候孩子磨蹭仅仅因为他觉得有些事情他想慢慢做。

  这些观点是我未曾想过的,但是我也知道面对孩子的磨蹭,着急是最无效的方法。磨蹭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对磨练孩子的性格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因为通过孩子的磨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性格上的一些缺点,也可以发现他的喜好,所以有效地对待磨蹭,就是要把磨蹭的每一件事情都分解开来,点对点处理,这样才会把磨蹭转变成完善孩子性格的推动力。

  书中第六章提到,“不打不骂是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却远不及他们的行动能力,所以当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采用一些激烈的行为,比如抢东西、打人、推人、抓头发、甚至踢人、咬人等等。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会对孩子说“不”,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但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这个年龄,只能听到一句话的最后两个字,所以当我们说不可以的时候,他事实上听到的是可以。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平常我带领孩子们学念一首新的古诗,第一遍,他们能跟读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教很多遍甚至好几天才能接受一首新的古诗。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告诉打人的孩子“不要去打小朋友”,可是他好像没有听到老师的话,隔不了几分钟又看到他打人了。后来,作者采取了另外的教育方式,当他打人的时候,不再跟他说“不要”、“不可以”,而是抓着他的手,轻轻地摸老师的脸,让他知道,当他想打人的时候,就改用摸的方式来表达。几天之后,孩子打人的次数开始减少,摸人的次数开始增加。对待孩子要采取鼓励性教育,尽量少说“不”。孩子一直在学习,我们的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当你一直对他说“不”的时候,反而会增加他的好奇心,会想要做一下看看成人的反应。

  书中作者即是幼儿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学龄前孩子的妈妈,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记录了一些自己教育孩子的事情,大的教育是由生活中无数的小事构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在这些日常发生的小事当中。

  好的教育是家园一致的教育,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离不了家庭的支持。所以我们应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家庭的支持并得以巩固,让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相联系。此事任重而道远,还需广大幼教团体的共同努力。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