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2-09-23 15:04:44.0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读书心得3000字 语文教育心得体会3000字 514 浏览
什么是语文?新课标是这样介绍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母语课程,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学习语文,但不得不承认,语文是一门“难”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阅读和习作难关,无论再怎么努力,他都不可能像解决一道数学题那样取得快速的成就感。语文,我们虽与它从小接触、时时见面,但有多少人能推开它的大门,收获门后蕴藏的无穷宝藏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我们能够站上讲台那刻,则意味着我们已经将这扇大门打开了,但是,我们是否做到了将宝藏挖掘出来分享给我们台下的学生呢?
一、语文知识知多少
古人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笑谈读书人肚子里装的都是墨水,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大脑里又存储了多少语文知识呢?语文蕴藏了多少宝藏你知道吗?语文,以文体来分类,按照文学样式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种,按照表达方式又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基本文体知识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写作方法等,每一大点有蕴含无数小知识点。从语文教学出发,则又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如今,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总字数增加了,增设了一些新内容,其中在学段要求上,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面对这一变化,我们绝不能用“名称改变”进行简单理解。一本语文书,虽不厚,但里面蕴藏的学问远不止那点厚度,而语文教师能从中发现多少知识?能提取多少知识呢?有多少知识应该教授给学生呢?仅书中知识传授就足于满足学生的需求了?就足于满足教师自身成长了吗?
不知则学,不通则问,不精则思。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该有“三不”,而作为一名母语教学教师,更加需要。
二、语文基础须落实
面对如此深厚的语文知识,难道我们要全部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吗?教什么?如何教?教到哪?这些问题,课标都将答案明确告诉了每一位老师。在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培训中,其中有一个专题是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授课导师提及到现今的一个大问题,大致意思是,有些老师对待课标是知而不用、不知不用,任凭自己的喜好完成了自己认为华丽的一节课。我们得承认,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在自己的周边,甚至自己身上也曾出现过不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
2022版语文新课标较之前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学习任务群”,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三种类型,在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部分内容时,似懂非懂,真的很困惑,自己都无法理解透彻,更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课堂。幸运的是,假期里有机会学习有关学习任务群解读的网课。其中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吴忠豪教授的讲授,他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解读时,提醒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注意“语文基础务必落实”,他是这样表述的:“语文基础务必落实,这一条我想特别要提出。老师们要警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中年级,我们千万要注意,识字与写字,课文朗读,学会朗读,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经验,这个是语文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提出学习任务群,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任务的完成去展开教学设计、去组织教学过程,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要求的落空,这是个非常危险的现象。”为此,他特别提醒老师们在教学时需要注意“无论是哪一种学习任务群,其实施过程都必须承担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熟练学生阅读技能,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是整本书阅读甚至是跨学科学习,无一例外。”
这几年,教材更改,课标更新,但要教授给学生的基本内容不能变,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温儒敏教授曾说:“把握课标精神,用好统编教材。”我想,教师只有正确理解课标,准确运用课标,才能恰当传授语文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才会学扎实。
三、语文实践需先行
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新授课前心中对这节课都会有个大概流程,在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上课伊始,老师通过设置悬念、故事煽情等方式吸引了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急于走进文本以彻除自己的疑惑时,老师却话题一转“我们先看作者介绍………。”一句话,让学生打开的心门骤然关闭。如果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老师肯定会说,刚才的煽情只是导课环节,第二个环节是作者介绍。那么,导课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干嘛不直接进行作者介绍?反正打开的心门也要马上关闭啊。除了导课和作者介绍环节的尴尬外,有时候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学生在第一个环节生成的问题恰好涉及第三个环节,但我们的老师却不敢适度地先来展开第三板块的内容,而是要生硬地把此话题按下去,开始第二个环节的话题,等进行完第二个环节,再重新捡起前面的话题。当然,如果这两个环节涉及的教学内容有先后顺序,那绝对不能调换,但如果并无大碍,为什么课堂不能灵活一点呢?课堂不能没有预设,但也不能只有预设啊!
我得承认,这样的尴尬也曾发生在我身上。的确,课堂不能没有预设,但也不能只有预设啊!我们也曾听说过,有些学校要求每一节课必须做到“四个一”或公开课必须有小组合作环节。为什么我们要被这些所谓的课堂环节或是学习方法所限制呢?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不能实现灵活呢?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实践自己的课堂,并用这样的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堂,那我们的教育会陷入一个怎样的怪圈呢?
新版语文新课标共101页,书本不厚,但内容却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细心解读。这个假期有幸学习了九节关于聚焦语文新课标的网络直播课,九位专家按照不同的主题各分享了自己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读和实施建议。专家们在新课标一颁发就已经组织团队进行了大量地实践,甚至在此之前就已经在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以每一场的直播课除了有课程解读,还有实施建议。每一条实施建议都是他们在亲身实践后进行的总结提炼。有些直播课听下来非常吃力,是因为内容所涉及的角度或着说深度非常广阔,而我还只是一个实战小白,学和研都还不达目标。
所以,学习新课标,绝对不能只是看着这一本只有101页的书,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网课学习,就是实践的第一步,听听他人的意见,思考他人的做法,让“学”更加充实。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实践时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家们进行了一个个案例实验,最终产生了他们所理解的“实施建议”,但那一定是适合我们的教学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结尾语“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欢迎批评指正”,这其实在提醒我们,无论是多么知名的专家提出的意见还是多么权威的书籍理论,这些观点,仅是供我们参考。学习新课标,按照课标教学,怎么教?教到哪?我们还是得根据学情和地方教育水平去进行教学,而不是将这些理论生搬套用,不能为了用而用,而应是需要才用。这也在警醒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去深入研读教材,必须去亲身实践,而不是光等着现成的成果,那也许并不适合你的教学,并不适合你的学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但不能仅听、仅看,还得去用。无论是2022版新课标还是新教材,接触到一样新事物,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先去理解、研读这些知识,学着去运用这些知识,用实践检验这些理论,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亲身实践,这是实践最重要的一步。
什么是“会语文”?会学习语文新知识、会教授语文基础、会进行语文实践,这只是我所理解的“三会”,当然,我知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掌握的远远不止这“三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一篇:背影读后感600字
书籍简介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教育 31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