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读后感3000字

2022-09-16 13:47:57.0 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 读后感3000字 教师读后感3000字 980 浏览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站在教育前沿,教师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让“教书育人”的源头不断涌入新的力量。虽在教学上“略有所得”,但依然“心有所惑”,故,奋起“自省、自学”,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探寻与教书育人更为契合的“桥梁”,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开拓最新、最适切的道路。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这本书,深受触动和感染。这本书汇集了刘老师六年来对探究性数学作业认真探究和实践的心得、经验,令人眼前一亮。书中内容包括:探究性数学作业研究的可操作的策略总结、探究性数学作业研究的实践案例,有效指引阅读者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思索、尝试。在刘老师推行的探究性作业下,诞生了一幅幅有趣的漫画,一次次灵活的数学超市,一篇篇充实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实践进行了,核心素养提高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了优质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时期的数学作业设计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激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面对“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双重实施,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包括我在内,都对于数学作业如何“减负不减质”展开了积极的思索和实践,但是仍然会存在束手束脚、畏首畏尾的思想和行为,局限在一问一答的固定式题型中。但阅读了此本书之后。我对“双减”政策及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有了一些别样的反思和全新的想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聚焦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探究者”

  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作业中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成长。本书中将课前预习转化成了“数学日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了新的方式和路径,并以此次为基础,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去探究数学知识,形成了“探究性数学作业”。这样的探究性作业集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为一体,为我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极强的指引作用,可以“学而用之”。再以书中“数学门诊”活动为例,书中提到每学期末开设一个月,让学生们自主申报“门诊医生”,并根据角色设计探究性作业,针对“病状”形式,原因及策略书写“我的施诊记录”作业。这样的形式给我带来了灵感。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实际操作中,我认为最初的阶段可以给予学生们自主尝试设计一节/单元作业(如当天作业内容、数学试卷编写、数学趣味活动设计等)的权利,让学生们依据本节课所学或者依据一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通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最终综合整理形成最适切的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充当了一次“数学小老师”。这样的作业过程,既能非常明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本节或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有效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得学生产生了身为“数学探究者”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
  二、推进作业分层,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分层作业成为了落实和推进“双减”政策的重大举措。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刘老师描述的很多场景、困惑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刘老师针对探究性数学作业的设计采用了两个实施层面,包括了每日一作业,小组周作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空间,让学生们每日一算、每日一读、每日一题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展眼界,让学生们在计算接力本和难题接力本的设计和书写中发挥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针对每日一算、每日一题,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其实也开展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保持下来。现在看到刘老师的具体实施举措和最终成效,使我进行了反思,在新学期我将依据实际的学情、生情,调整作业内容和反馈、激励形式,重新展开,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一个“天天学习进步”的机会,更为学生们向着“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本书中假期作业的“作业超市”,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设计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到如画画、游戏、交流等之中,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们在“有意思”“有选择”“有层次”的数学作业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三、融合数学文化,让学生成为“阅读者”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深厚内涵和人文价值。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要重视引领学生们从数学史、数学人物、数学之于社会的价值贡献等方面展开阅读探究,让学生们成为“阅读者”,让学生们在自由阅读中认知和理解数学深层次的精神和意义,让数学作业融入了其他学科知识,变得“有趣、有意”。在本书中,刘老师为我们呈现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书目。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第一步,首先要进行自我阅读和筛选,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到以身为范、心中有数,然后再依据实际的学情、生情向学生们进行推荐。依据小学生们好玩、好奇、爱表扬等特点,我觉得在最初推行数学课外阅读时,可以采用“奖励”的举措展开。如,我可以设置一个条件,满足条件之后,可以奖励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并让他们担任一定时间内的“数学故事家”向大家讲述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利用课堂中以故事、例子为引,在课堂中讲一半,留一半,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兴趣去展开数学阅读作业的历程。同时,还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数学阅读周”活动,并为学生们布置周作业:让学生们从书目中选择一书进行阅读,并通过绘制手抄报、微视频录制、数学模型制作等等形式进行展示,使数学作业变得更灵活、更有趣。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评析“多彩”作业,探究作品的特点,欣赏好的创意,解析作品中的问题,并投票选举“优秀佳作”。这样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培养了学生们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们乐意参与、勇于创作。

  四、立足身边生活,让学生成为“实践者”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培育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学习、生活,是数学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读刘老师撰写的《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这本书,使我对探究性作业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针对日后的作业设计上面,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同。在《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这本书,刘老师在探究性数学作业设计中很注重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分析、运用数学。依据书中的诠释和例子,在实际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中,可以立足身边生活,让学生们成为生活之中的“实践者”。如,认识立体图形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家中找一找相关立体图形的事物,并和家里人聊一聊都有什么特点,自己可以尝试绘画;学习了方向和位置的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绘制一幅家庭、学校的方位图;还可以让学生亲手绘制钟表,让学生制作日历,让学生们依据统计知识去梳理生活中的问题等等,使数学作业成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纽带”。

  结束语

  带着革新的思想走进数学,带着探究的智慧走进作业,带着幸福的滋味争做教师。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我怀揣着理想,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在读书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在读书中感受心灵的润泽,在读书中触摸育人的幸福。我始终坚信并坚持用教师的用心换取学生的信心,用教师的创新换取学生的成长,让数学作业变得“有趣有意”“有滋有味”!

  恰逢假期,适得此书,读之、幸之、乐之,用之。期待探究性作业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之中的创新落地。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