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2022-04-27 三国演义 读后感400字 四大名著读后感400字 547 浏览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元三世纪左右,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社会斗争与矛盾。

  品读三国,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震撼力量,那惊心动魂的战争场面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品读三国,我能体会到其中深藏的魅力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敬佩不已。

  掩卷沉思,脑海里都是书中的场景,我忍不住惊叹作者巧妙的构思与精巧的安排。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情不自禁地一口气看完,然后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读三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一段历史,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埋藏在心底的理想发生碰撞,产生串串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奋斗。

  虽然,时间流逝,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俱己化成尘士。但是《三国演义》始终是我心中的经典,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它就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永存心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2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了因为汉献帝无能,所以黄巾贼大爆发,引发战乱,形成了三分天下,分别是魏、蜀、吴三国,他们之间互相较量,最后三国归晋。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曹操,虽然有很多人说他阴险狡猾,但我觉得他特别大气,宽宏大量,比如官渡之战后,他收到了许多百姓投给袁绍的信件,他不但没有烧掉,还没留案底。再比如张绣、贾诩反叛曹操,杀了曹昂和典韦,但他们再来投奔曹操时,曹操还不计前嫌的接纳,还给他们封赏和官职。
三国演义
  他也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比如张绣之战,战败后,曹操自我检讨,认清错误,向大家保证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他还善于用人,比如张辽、徐晃等人都是曹操非亲非故的将士,依然得到提拔重用,文臣武将用的很好,总能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他做人实在,没有架子,对比刘备、袁术这些人来,曹操的道德明显大过野心,他不仅幽默可亲,还有智慧。

  真正读完了三国,也了解了各大英雄,那我以后也得做一个宽宏大量、虚心请教、善于用人、实在、有智慧、有计谋的人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3


  金庸曾说:“《三国演义》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能力也属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如果您仔仔细细阅读了这本书,从中就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的用心之处,从刘备、张飞和关羽的桃园三结义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孔明的借东风到七擒孟获,还有火烧赤壁等耳熟能详的情节一个个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感到十分有韵味,有趣至极。翻开《三国演义》,便像打开了一段很长又精彩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不仅有热烈刺激的战场、兄弟之间深厚的情义、尔虞我诈的阴谋诡计,还有残暴的统治……繁多的情节令人震撼、令人赞叹、令人感叹。怪不得称得上是“四大名著”之一。

  虽然,时间流逝,硝烟尽散,英雄已不在,千年故事已化为尘土。但是《三国演义》仍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好书分享,快乐加倍。希望爱读书的你,也能爱上《三国演义》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4


  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许多故事,这本书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胸怀大志的刘备,忠心耿耿的关羽,有勇有谋的张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谨慎多疑的曹操,赏识人才的孙权。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蜀国的诸葛亮。他身在茅庐,心系天下,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恩主过世后,扶少主心力不减。掌管蜀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通晓兵法善用计,借东风,空城计至今让人为之赞叹。但有时,他也因用人失误失去了街亭,接下来便有了让人心情沉重的挥泪斩马谡。

  当诸葛亮要斩马谡时,马谡说:“丞相视我如子,我视丞相为父”。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与马谡情同父子,这样深厚的情感,却要将他送上断头台,诸葛亮能不心痛吗?但是马谡已立下军令状,不得不杀他。

  从这也可以看出,纪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也告诉我们“不可贪功求快”。马谡为什么主动请缨守街亭?因为这是战功一等一的好地方,只要守住街亭,就立了大功!也不可“盲目轻敌”。人一旦自以为是很容易盲目,一旦盲目就导致看不清路,也不知如何去走。

  街亭历史的教训往往是很惨痛的,希望以史为鉴,时刻警醒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学期,我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然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最强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衰败了。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故事,刘备爱民如子,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生性多疑,这些我早以知道,他们在故事中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知道他们的缺点,在生活中把他们的优点用起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6


  想必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我今天又读了一遍少儿版的《三国》,其中诸葛亮的聪明绝顶,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赵子龙的英雄气概让我很惊叹。

  这本书中有很多个故事,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刘玄德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决策隆中。这一回里主要讲的是,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前往荆州投靠了刘表,刘表也待他不错,但是刘表的妻弟蔡瑁却因为刘表听了刘备的话而心生怨恨。在水镜的指点下刘备去找伏龙凤雏,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去,但童子说诸葛亮不在,过了几天刘备又去,结果又不在,之后刘备选好了日子再去,得知诸葛亮在睡觉,站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来,在刘备的请求下诸葛亮出了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有草船借箭——诸葛亮巧用天时借东风。我还喜欢的赵子龙,他的勇敢,他的不因危险关头投靠他人,背叛自己的朋友的忠心。

  看完这本书,我被里面的英雄们的气概、勇猛、忠诚、守诺所折服!

1 2

书籍简介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名著 2323人浏览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