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000字
2022-07-13 14:50:23.0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后感3000字 教师读后感3000字 531 浏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000字1
最近喜欢上李希贵校长写的书,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其实当老师久了,你们会不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呢?我带着思考读完了这本书。
本书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李校长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捧读此书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下面结合我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
有深度的教育
——语文教改观思考
李校长指出:“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文学作品、古诗词等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一封学生的来信让他和他的团队不得不直面语文教育的尴尬。学生谈到语文学习方法时,说了一句话:“语文呀,你可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传统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由此想起在他任职的学校没有语文老师的班级,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反倒不差。他也从让读高一的儿子和读高二的侄女同时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分数并不是差太远的事例得到启发。于是他大胆在语文教改中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多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博大的襟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在“语文实验室计划”里,把语文学习时间改革成“三一制”。三分之一教材学习在教室完成,三分之一课外阅读在自修室完成,三分之一写作实践,在自修室或更大的天地里进行。这种改革尤其要面对高考这关,既在压力中,也在接近学生成长规律中,最终取得了改革的成功。走出这步既艰难,又是质的飞跃。这种改革让我想到现初中老师给家长的建议:语文成绩要想提高,离不开日常阅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为现在考试的题型更侧重于对古诗词、文学作品、名言名句、词汇的积累,理解与运用。从李校长对语文教改的成功案例中,更坚定规范了自己的育儿观,每天陪伴和鼓励儿子多阅读。同时“三一制”又让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了想法:三分之一户外体验活动、三分之一融生活为一体的自主区域体验、三分之一校本特色课程。
有温度的教育
——学生观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智力和心灵、思维、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李校长认为,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校长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其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危险期。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校长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李校长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高一孩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李校长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当前的评价问题,想到了当前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那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反思评价的问题。这一年,在李校长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校长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此,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院校。
以上这些小事,无不隐藏着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成功与失败都可以锻造成功,不要太偏重给学生挫折失败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淡化名次效应,把目光从横向比较移到自我关注上来。以上这些学生观,是我们认同并为之学习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欣赏与赞赏。在集体教育中我们常说要注意水桶的短板效应,而在个人发展中我们则要尊重选择与张扬个性,打破找平衡,削长补短的教学习惯。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孩子的情感、学习差异、个性,这是教育的永恒!
有高度的教育
——人才观的思考
所有冲突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欲望最为强烈。——杜威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做的哲学题。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注意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
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是人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学问。
正因为李希贵校长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书中就有了“三代元老”和“首席接待”,“五子登科”到“功勋四中人”的故事。一个人认为自己重要的背后,其实是他心灵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意识。的确,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之后,着眼于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
因此探索学校管理,我们要特别对待一些老职工,我们如何发挥她们的光和热呢?在有纪念性的活动中,如教师节活动,年终总结会上可以设计评选终身贡献奖或是默默无闻的劳动奖等。只要形成这样一种校园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意识,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就能所向披靡!
彼得原理——教师层级式管理成长路径:好教师-主任-校长。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走向层级管理这条路的,大量会成为失败者。不走层级式道路?走什么发展之路?于是李希贵校长推出教师成长系列方案:评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彼得原理”被打破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
彼得原理,让我终于明白了心中仰慕敬佩的上海幼教名师应彩云。她的成长追求与历程,也就是没有走我们普通人向往的层级管理道路,而是坚持初心,走了幼教名师、特级教师之路。思考长安教育培养教师路径:长安特聘教师、教学能手、品质教师评选不就是这样一种方向与初心吗!这些方案既助推优秀教师往层级式管理成长,也为长安镇教师团队创造成长与成功的机会、条件,让他们同时获得物质待遇、精神鼓励等收益,这样更能安心乐教!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块巨大的教育磁石,深深吸引着教育战线上的你我他,它给我们身心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我们必将传递着力量,和着行动的步伐一起走向“自由呼吸”的教育明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000字2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惟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同事向我推荐《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我不以为然。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书读到一大半,我早已被李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动着、震撼着。
一、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重要
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如果你去参加一个会议,最想听到的不是别人的名字,而是自己的名字。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成人是这样,孩子亦是如此。正如杜威所言,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
平时的学习中,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异常表现:做鬼脸,戴墨镜……这些孩子往往是学习有困难者,他们的幼稚举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博得老师、同学的关注,让大家认为他很重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存在,实现自我在大家庭中的价值。
二、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
书中还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李老师帮田田同学找手表,经过班干部的观察了解,找到了小偷,就是葛兰同学。大家决定,把葛兰叫到宿舍,让她当着大家的面把箱子打开,一是不至于把箱子的锁撬坏了,二是捉贼要留证据。李老师到现在也没法忘记,那天葛兰她被突如其来的行动吓懵了。她说不出任何可以解释的理由,谁也不敢正视,到后来,趴到床上哭了……接下来的事情比李老师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当天下午,葛兰就再也找不到了,葛兰再也没有回到学校来。后来,毕业了,他们搞过几次聚会,葛兰却一直没有参加过。就是见了老同学的面头一低就过去了。
从心里说,李老师希望的不是这样一个结果。他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没有成功,慢慢地他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这是李老师教育生涯中永难忘记的一次失败。李老师敢把他的失败写出来,真是令人佩服。读了李老师的这个故事,我想:如果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处理得恰到好处,因为这件事会时时刻刻提醒我。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三、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
在英国国家艺术画廊中有两幅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狗的骨骼图,另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叫约翰·麦克劳德的小孩的作品。还在上小学的约翰·麦克劳德,有一天,把校长家的狗宰杀了。按照学校的律例,麦克劳德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但开明的校长对他最大的“惩罚”就是要麦克劳德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校长的巧妙惩罚激发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最终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他也因为发现了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麦克劳德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校长没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孩子,没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孩子,才造就了这么一位医学界的奇才。其实每位教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孩子,我所带的班级也不例外。那天上课的预备铃声刚刚结束,我拿起教科书,还没迈出办公室的门槛,忽然听到刺耳的喊声,同事提醒我:“好像是在喊你。”我说:“是啊,是在喊我,我要先去上课”。其实那声音很熟悉,是A。走进教室,同学们异常安静,我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刚才是谁想孙老师了,那么大声喊我。”“A!”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A急啦,脸涨得通红,想开口,又没说话,我没继续追问,但发现B的桌上有个大玻璃瓶,瓶里似乎有东西。“同学们不要再看瓶子了,现在看我!”话说完之后,我便开始了那天的课。
下课啦,A跟着我来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与A聊了一节课,从A那了解到:背后孩子们送我一个不错的外号——孙行者,A课前大声喊的正是那个绰号。那天的课上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条水蛇,放在大玻璃瓶里,准备吓吓他们的英语老师——我,结果以失败告终。问起缘由,A告诉我语文和数学老师太严厉,我们不敢,英语老师较温和。之后A主动送来一份诚恳的检讨书。
正因为读过李老师的这篇文章,我那天没有动怒,从心底我原谅了A。不要轻易给孩子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教师心中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四、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像李希贵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与斗室,可以充斥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自由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选择”,孩子的不自由多是在教师选择后强行让孩子去做的。一个没有选择权的学生,非但没了自由,甚至心理都会变得阴郁起来。真正给予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力,让他们真正走向学习的自由境界,进而还他们一个阳光明媚的空间,任其自由呼吸。
给孩子选择考试的权力、给孩子选学不同层次内容的权力、给孩子活动选择的权力、给孩子选择作业的权力,给孩子选择同桌的权力给孩子……其实,行动大于理念,李希贵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他的前瞻性的理念,更在于他的永不停歇的行动。正是在他的行动中,孩子们有了属于他们的自由。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那么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还教育“自由呼吸”的空间,还学校“自由呼吸”的空间,还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更要还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乱世浮生,盛世光年,我想向天使偷偷借来美妙自由的空间,令教育无痕。因为我是为了心中那片海……
上一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下一篇:神笔马良读后感6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教育 436人浏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希贵。 本书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