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000字

2022-07-04 15:25:12.0 儿童的人格教育 读后感1000字 教育读后感1000字 644 浏览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000字1


  我常常觉得,尼采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超人哲学不断地在影响着我们。最显眼的就是,许多人认为只要不断鸡娃,娃就会有无限可能,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如种植植物一样,满腔热血、充满期待,有时候反而让植物死于非命的可能性更高。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小苗长出了参天大树,但是也有更多的小苗长成了小花小草。命运不尽相同,但是错误的观念依然伴随着这些孩子的一生,许多人过完一生依然感到自己不配活着或者活得并不好。

  《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成年人,特别是每一位养育者一看再看,虽然作者只是零散地写出了他的观察与分析,也没有什么大量的实验数据,但是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本书籍,我认为这本书在如今依然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这本书向我们客观展示了儿童的许多层面,而这些本该成为常识的知识,依然是我们养育孩子的误区。

  例如缺乏信心不敢往前行动的儿童有时被认为是懒惰,有时则被认为心不在焉。如果我们了解事情的原委,并用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来加以说明,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儿童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勇气,而不是缺乏我们先前所认为的能力。作为养育者不是隔岸观火地指责他,而是要帮助孩子做到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与勇气。这让我想起武志红提到信心的提升,他原本对自己能考上好学校没有信心,但是后面几次的小成功让他信心倍增,进而考进了他意想不到的好学校。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让自己累积一些有成就感的经历,慢慢的,我们的孩子经过这些经历,自然而然就有信心和勇气的提升了。因为有成就感的这些事情改变了他们,他们不像正常人那样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是把全部精神集中于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的问题。

  例如有些儿童对于自己的伙伴也没有正确恰当的态度,因为他们嫉妒那些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他们的反抗成了一种本能,是许多不幸的人一生的写照,甚至反抗是一种惯性的思维。许多“阴谋论”总是被广而告之,但是那些美好的故事总是被埋在心底,因为我们不大相信美好,我们更倾向于反抗和敌对。这也是为什么坏学生更难带的原因,并不是智力,而是这种惯性与思想的固化。妈妈的坏苹果也类似思想的固化,她总是要等水果坏了、没人吃了才吃,而不是享受好苹果,因为她总是将自己摆在她习惯的卑微的位置。
儿童的人格教育
  这些很生动的故事与观察常常被忽略而束之高阁,倒是那些“耸人听闻”的焦虑让每个家庭剑拔弩张,我想我们应该重新静下来看看这个伟大的个体心理学大师给我们指明了什么样的路程。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000字2


  1、自卑而超越——阿德勒的教育思想

  在中国许多传统的经典著作中和许多伟人的观点中也体现了“自卑而超越”的思想。这种“自卑而超越”心理对我们文化中重视教育和教育价值的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也是一种学习心理,即不自卑何以超越。

  2、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人性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追求优越感和成功。儿童有些古怪的特征是环境的力量造成的,这种力量使儿童产生自卑感、脆弱感和不确定感,而这些感受反过来又刺激儿童的整个心理生活。他们决定要摆脱这种状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获得一种平等的感觉。但当孩子自我肯定的欲望极其强烈时,就会产生嫉妒心因此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无益处。相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不能丧失勇气,而要把挫折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所以学校的考试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仅仅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判断是愚蠢的。我们倒是应该把学校成绩报告视为孩子目前心理状况的反映。

  3、防止自卑情结

  一个心理发展本来很正常的儿童总是会受到行动不便的强烈影响。他认为自己处境不幸,甚至可能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并进而影响他将来的行动。儿童的发展既不是天赋决定的,也不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儿童自己对外在环境以及他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看法才决定了儿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以他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健康的灵魂也完全可以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克服身体的缺陷,勇敢地面对生活,这就要求家长与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给予孩子足够时间克服心理障碍

  4、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通常我们认为,有些孩子之所以比另一些孩子更善于说话和表达,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更有语言天赋。其实不然。有语言障碍或与别人有交流障碍的儿童通常缺乏强烈的社会情感。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通常是由于被过分宠爱的缘故,在孩子还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家长已经想到并为他们准备好了,从而导致孩子表达缺陷。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义务就是关注孩子家庭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改善。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000字3


  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作者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章,在阅读过程中,我把这本书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卑与超越”,主要是人格的一体两面,第一章到第六章;第二部分是“儿童成长:社会、家庭、学校”,主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七到第十一章;第三部分是“教育:儿童、教师、父母”,主要是对儿童、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儿童的成长和学生心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有理论支持,还有方法论的指导,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说:"通过惩罚或奖励,我们固然可以很快使这类孩子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强烈的渴求帮助的心理并没有得到满足。"老师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且即时给予帮助,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成绩,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每位老师都会遇见一些问题学生,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这些学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原因,了解孩子的真实处境,特别是家庭情况。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当真正了解这些孩子之后,我们对孩子是同情,而不是惩罚。

  阿德勒还认为雄心过度的孩子之所以处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他们,而不会根据其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价他们。的确,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我们感到很放心,很少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这些孩子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他们担心“下次考试考砸了,老师和家长不喜欢我了,怎么办”。我们要告诉他们一次考不好不要紧,不要把学习的成败等同于成绩的高低。我们要培养的是健康、活泼、智慧和创造力并存的孩子,不是为了成绩而恶性竞争的学习。

  此外,学校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但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家校联合,家长和学校一定要互相配合,给学生提供一个连贯教育环境,否则会造成5+2=0。

  要想教育好孩子和学生,必须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与他们相知相伴。《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深刻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阅读。

1 2

书籍简介

  •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 372人浏览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