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1500字
2023-09-08 15:14:54.0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读后感1500字 人文书籍读后感1500字 176 浏览
近代史总是现今中国人们最不愿提及的历史,既不同于古代史的独领风骚,也有别于现代史的复兴繁荣,多数人对它的印象总是黑暗、混乱、耻辱、民不聊生……不过,我们总应该抛开这种负面的历史成见看待问题,因为中国近代史绝不仅仅是一部苦难深重的屈辱史,它更是华夏民族坚韧不拔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探索史。读完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应是宏观中能具体,微观中有通识。”这是陈旭麓先生在《浮想录》中的一句随感。阅读这本书,听先生娓娓道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顿悟与清醒。这其中,我读出了先生在宏观与微观中的收放自如。
近代中国社会是动态的、迅速新陈代谢的。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不是一下子全盘更新,而是局部地环环相扣的更新。新旧之间的拉扯更替,让近代中国的更新拖拽着沉重的脚步。陈旭麓先生在语言上所营造出的反差感,体现着这种极强的冲击力。如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句评价,“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却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太平天国的人们,无法摆脱传统小农的局限,同时也是时代的局限。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常说宿命感,便是历史在发展的趋势中蕴含着的种种必然。陈旭麓先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时,这么写到“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不足为过。”从黄海一战到中日关系格局,背后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洞悉。正是从社会环境出发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后,我们对于人物的评价才不会过于夸大,对于事件的分析才不会因小失大。
贯穿整本书的,除了宏观的规律,还有微观中的辩证。从同治年间的天地会到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再到急速膨胀的民间势力,在溯源城乡社会中会党的发展时,陈旭麓先生指出,“没有会党,反洋教斗争和其他反抗斗争是难成气候的,但他们又是一种脱离社会生产的力量,时人往往侧目而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党的社会地位与其多重作用。同时,书中关于“中体西用”说的分析、关于革命与改良、爱国与卖国等关系的研究,也都充满了辩证的光辉。但辩证法最根本的依据,也是其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在分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关系时,陈旭麓先生细致具体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三次争论:从60年代同文馆招收正途仕人到70年代设厂造船炮和海防再到80年代修建铁路。不同于强调两者的封建主义同一性,陈旭麓先生在两者的忿争与攻讦,更强调洋务派超出封建统治范围的部分。通过对比,进而提出洋务派与改良派本是同根生的观点。由此可见,具体是辩证的基础,辩证同是批判的前提。
在历史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应是有机结合的。这本书在对人物的分析中,把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与缩放体现地淋漓尽致。陈旭麓先生分析林则徐与叶名琛的差别时,用六个词作为提要:自信变成了虚骄、强硬变成了懵懂、镇静变成了自欺。虚骄、懵懂、自欺,既是叶名琛的行为特点,也反映着传统观念在剧变时代里的悲怆意味。“叶名琛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作者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人物是整个时代大环境的反映。正如陈旭麓先生在《评价历史人物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中写道,“英雄事业的胜利,是他能代表那一时代的社会要求;创造发明的成功,是表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已经达到最高水准;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的产生,同样不能超越时代社会所已达到的成就。”研究历史人物,不离开时代背景和客观影响来评价是前提,同时要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中具体地研究历史人物。人物所维系的每一种关系都反映在其身上的某种特性,这也是为何历史人物总是具体的。
历史是古老的,但新陈代谢总在宏观的大势与微观的细节中悄然发生,感谢陈先生,让我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另一副面貌。
上一篇:有趣味的语文读后感200字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读后感10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人文 181人浏览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