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
2023-08-23 20:06:20.0 我与地坛 读书笔记1000字 史铁生作品读书笔记1000字 234 浏览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1
史铁生自己说到:多数情况下,他被史铁生这三个字减化和美化着。减化在所难免,毕竟你是其他人的匆匆过客。美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自己的伪装,还有可能出于一些人的牵强附合。史铁生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多么意外的事情。他在生命的边缘挣扎太久也太苦。他的挣扎通过我们能想象到的病中呻吟,通过我们能阅读的文字,留给了我们的思考。
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他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他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每个人境遇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但在史铁生的答案面前,世界显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这将促使人类不再滥用或者尽可能少地滥用自己那个“狂妄的年龄”;这个答案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但在史铁生以自己漫长的煎熬而获得的领悟那里,这些“失魂落魄的人”将得到宁静和终生的抚慰。“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消极的,反而是敏感情感丰富极的积极的。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这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所得。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任何文字也不能描绘。《我与地坛》中对母亲的爱与对自己的悔也最为感人。平静的文字,蕴含着充沛饱满的情感。“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时,文章只是用一种近乎压抑的语调,讲述着母亲看似平常的几件小事以及母亲过早离世带给他无法挽回的损失与至痛。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并不理解母亲,而是给她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在母亲逝世后,在悔恨中作者开始去理解母亲的痛苦,理解一个母亲的角色定位。逐渐地,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母亲的“活法”,其实解答了作者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史铁生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走”进了地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地坛是他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上”,这句话中充满了磨难和自我调侃,“几十年病痛对他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这种磨难早已融合进他的思想和灵魂。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就是为了等“我”。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2
史铁生,一个伴随了我大半个高中的名字。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字字句句都印刻在脑中。
以前读书,大都不会一遍就过的。遇见喜欢的,读上三四遍是正常,读到第十遍的时候,那是极其喜欢的。
每读一遍,便会有新的收获,之前不明朗的地方,便也会有思路显出来。
读的次数多了,对其中的情节便越发清楚,也算是记忆深刻了。
时隔两三年再读《我与地坛》,那里面的字字句句依旧躺在那里,依旧含着它独有的魅力和回忆。
《我与地坛》这本书是我高中好友的,她在书摊上买了这书,我便借着我俩之间的关系,拿她的书深深浅浅翻了一两遍。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我听过对死最棒的解释和形容。
读了《我与地坛》,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对文学有满腔热爱和诚挚初高中时期。那或许,才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
一个安安静静读书,有理想抱负,对未来满是憧憬的普通女孩。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我从听到这句话起,便深深爱上的一句话,我想成为一个有兰心蕙质,满腹诗书,浪漫至死的美女子。
我关注了几个公众号,从White Space 001的浪漫到归隐于市的生活,浪漫与生活的交织,让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
浪漫至死的诗歌,富含生活气息的散文和小说,都是美,都是我曾经努力追寻的影子。
回到史铁生,他的命运是悲惨的。二十一岁时便因病不能行走,大小经历了很多次手术,却没见多少成效。
如他所说,他在最骄傲最任性的年纪残了双腿,生活给他的当头棒喝,无疑是惨痛的。
他关于母亲的回忆,他的那句,“地坛中有我车辙印的地方,都曾留下过母亲的脚印”,至情至性的每句话都深深牵动着我的心,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倾宇说的那句,“残并不意味着废,肖某从不因不能行走而怨天尤人,这天下不残而废的人实在太多了。”也曾在我的心里留下不小的涟漪。
某种意义上讲,史铁生和倾宇都是不幸之人,他们面对悲惨遭遇,也曾迷茫不安过,但他们也是坚强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为自己活。
喜欢一本书,一个人,其实无关相貌家世,只重要的是那颗心,一颗或敢拼敢干,或积极向上,或悲伤忧郁,或勇求大爱……的心。
突然很想回到那个,在午休时间,捧着报纸津津有味读文章的时候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一部平和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集,这里面,有他对地坛细致入微的观察,有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有对芸芸众生的记录,也有对于生死的思考与感悟。“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看得比谁都透彻,无须纠结,无须着急。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却能从他的文字里不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不管过去如何,前路如何,试着活下去。
史铁生的身世,相对是比较坎坷的,他生于1951年,1972年双腿瘫痪,1981年患肾病,1998年被确认为尿毒症,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上帝仿佛跟他打了个赌,不断地试探着他能不能更坚强地活下去。他自己也说,“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最终他告诉自己,“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件必然会降临的节目。”这些话,饱含着常人所不可及的智慧。生不容辩驳,那就无须纠结;死必会降临,那就无须着急。在生与死面前,上帝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评价,就说以烧水来打比方,普通人可能也会去思考生命,但他们只能烧到五、六十度,顶多到七、八十度,而有那么多缺失性体验的史铁生,把这壶水烧开了,他烧到了一百度。但生死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难以捉摸,感同身受是做不到的,仅靠想象也不可以。可能真的是,唯有真正走到那一步,才会有这样的思考,所谓“不平而鸣”、“发愤著书”,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而我们,只能用自己浅薄的语言来讴歌我们所能看到的史铁生的伟大。
人们喜欢用"向死而生"这个词来形容他,说一个人的身体若无法行走,那他的灵魂一定走得很远。但如果仔细读一读他的文章,看看他的经历,就知道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他只是用很平和很平淡的语言来记录生命,心里却也憋着一股劲,也在心底与生命作着抗争。但命运对于他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好说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他却劝说着自己接受苦难: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每次读到这句话,心里就会“砰”地触动一下。很难从某种意义上对这句话做个阐释,但却总在冥冥之中从中得到一些鼓舞的力量。不是“算了吧”,而是“再拼一把吧”。生命的起点如何,已经摆在面前,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怎么活”。至于要怎么活,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也需要我们自己来给出一个结尾。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我以前只把它当做鸡汤文。一位年轻人去找一位老人算命运,老人一一指出他手中的生命线、爱情线、智慧线、命运线,接着让他握紧了手,并问年轻人:你的命运在哪里?年轻人不以自主地回答:我手里握着啊。老人笑而不语,年轻人顿悟而去。以前总把它当做一篇鸡汤文来看,但日复一日,对这个故事的敬佩却越来越多。以后的我们,可能并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我们目前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在短暂的情绪失控后坦然去面对。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总有一天是要回去的,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赚的,为什么不好好地再活一活,为什么不精彩地过呢?
每读一次,便又获得全新的力量。(刘巧)
上一篇:我与地坛读书感悟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我与地坛
史铁生散文 582人浏览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