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后感1800字

2023-07-11 15:33:56.0 全球通史 读后感1800字 科普书籍读后感1800字 396 浏览

  读的第九本书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他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他一生著述颇丰,但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全球通史》。他用了八编共44章来讲述了史前史到21世纪期间的文明发展史,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到了世界的发展和变化,给我们新的问题、新的疑问和新的启示。

  《全球通史》共八编四十四章,上下册一共121万4千余字,其内容从史前人类、欧亚大陆的文明发展、非欧亚大陆世界的沉浮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与成功几个方面,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历史前进或后退,民族更迭或消失,宗教发扬或消散,帝国兴盛或灭亡,都随着时间而湮灭,留下的都是永恒的财富,被今人继承和传扬,被今人用于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更深的毁灭。

  从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其相似性和必然性,都在遵循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从刚进化为人类的时候只限于温饱,人与人是平等的,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始了农业的发展,逐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变得富裕和安定,形成了部落,于是人口再增加,再次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于是形成了村落、部落、以至帝国,帝国彼此之间的贸易交流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于是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的开发与利用,以换来帝国的鼎盛。但是随着游牧民族的入侵,或是帝国与帝国之间的战争,必然会有弱小的一国被灭亡,于是文明或被传承和发扬,或被挤压而烟消云散。人类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壮大,直到我们今天的繁荣与富强,各国之间的比较友好的贸易往来。
全球通史
  但是,科技的发展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就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来看,我们的生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改变。而我们学习了这些历史,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我们做为人民教师,力量是何等的微小,我们手不能握、肩不能扛,想要改变世界何其艰难?但是我们是人民教师,肩负教育大任,我们的力量又是如此伟大,我们可以改变一代又一代的思想,为全球化的教育做出贡献。于是,从《全球通史》的角度来看,我想从贸易和宗教这两点来表达我的教育观点。

  首先来说贸易。由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贸易的发展是整个民族发展的必经环节,需要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而交流是双向性的,你来我往才会有进步的空间。而我们的教育也是,需要沟通和交流。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在学习先进文明的同时,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教育形式,把最“需要”的教育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学生,于是我们需要更加开明、更加开放的教育,需要“面向全世界的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说的那样,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知识是人类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各个民族有各自民族的传承和特色,我们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也让我们感觉到全球化发展和身份政治卷土重来的威胁,要想巩固和更新我们的现代化文明,我们的教育就要面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人文主义来协调多元化的世界观,并且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来实现人文主义教育。就我们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来看,我国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都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有些学校也走在前列与国际接轨,在疫情前就有和韩国、美国的学校进行对接和交换,彼此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育方法,学生之间彼此沟通交流,这对全世界的教育来说都是一个欣喜的现象。

  再来说宗教。宗教的传播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坚持,是民族的信仰,而教育也同样要坚守自己的信仰。面对全球化的教育来说,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是利于整个民族发展的公益事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技能。但是我们的教育要具有国民性,自己国家的特色、政治主体、社会道德、优秀文明传统,是我们必须要守护和坚持的,我们在接受和传承优秀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要牢牢地守住底线,不能崇洋媚外,完全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所以在面对开放的全球性的国际教育问题,我们的态度要极为慎重,哪些是要吸收的,哪些是我们要坚守的,如果我们不能审视地接受国际教育,必然会像那些被入侵的民族一样,不断地被新宗教洗脑,最终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导致民族的毁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教育的大潮接蹱而至,《全球通史》用历史向我们诉说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道理,我们要以史明智,以史为鉴,带着温情与敬意,擘画新时代的历史。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