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左右
2023-09-02 16:47:40.0 红楼梦 读后感1500字 四大名著读后感1500字 308 浏览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左右1
忆及往昔,初读《红楼》,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嗤宝钗之世故,厌妙玉之孤高,恨惜春之无情,以己度人,妄断是非。
初读原著,出于私心,钟情敏感细腻又有些傲气的林黛玉。再长两三岁却爱上了曾以为永远不会对她逆转看法的人物——薛宝钗。
提及宝钗,有人敬她是休休有容的蘅芜君子,有人羡她是百样玲珑的闺英闱秀,有人赞她是博闻强记的巾帼奇才。然而万物皆为阴阳二气所赋,正同枝叶有阴影一般,人之好恶也有两极。
从前站在黛玉的对立面看待宝钗,将她与影视剧中阻挠男女主的“恶毒女配”归为同类,以狭隘的思想去揣测她的言行,用心机深沉定义她的本质,如今再看,这样的词汇实在残忍且失偏颇。
世外仙姝遥不可及,对于朦胧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抱着最宽容的态度去神化追捧,所以沾染人间烟火气的宝姐姐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弱龄失怙,兄长无能,唯有慈母相依。出身商贾世家的宝钗,自幼接触形色各异之人,在情礼往来间学会左右逢源,在雨泣云愁中明白冷暖自知。因晓形式强于人,作出表面妥协,妆扮为世人眼中端庄圆融的宝姑娘。
雪洞一般的蘅芜苑,一色玩器全无,就像是现代的极简主义,合乎时下风靡的断舍离理念。这是为了不使祖辈心血付诸东流,她撇开年少所好,舍去小儿情性,协理母亲肩挑持家重任,努力填补家主的空缺。
她也曾是喜爱富丽闲妆的名门千金,也曾是会悄悄背着长辈看杂书的活泼顽童,却没有人守护她的童真。于是在现实的压迫下,过早地成为一个看似体面的大人。
中国有许多长辈规训小辈时喜欢说,“你们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可是,没有任何人是天生的哥哥姐姐,他们都是人为塑造出来的形象,称谓也不过是人造的无形枷锁。懂事和“应该”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诅咒,缺失童年的成长注定成为毕生竭力弥补的遗憾。
可是即便如此,宝钗却从未自怨自艾,她参透了世界的真相,却依旧选择怀揣善意面对现实:主动替湘云筹办螃蟹宴,寒冬襄助邢岫烟,雨夜谈心赠黛玉燕窝。她努力向上交际,却也愿向下兼容,何尝不是圣人之举。
最开始时,我不喜欢她的钻营与矫饰,这与我从小被周遭所灌输的“真善美”的概念不符,薛宝钗是一个不“真”的人。纵观全书,她的每一步似乎都恰到好处,好像面对一切都游刃有余。直到薛蟠用“金玉良缘”之辞气哭宝钗,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看到她的破碎。
代入宝钗视角,旁人如何臆想我、指责我都无所谓,他们毕竟是外人。可是作为至亲,竟也用这样戳心窝的话伤害自己,这才是情绪崩溃的根源。也是由此延伸,我才终于看懂她的无奈与不甘。
她进京参选伴读,却因兄长连累而败。她有独上青云的志气,却终究难以脱离父权社会的设限。笔者欣赏她的才志,感叹她的波澜半世,也惋惜她的生不逢时。
许多人站在上帝视角,义正言辞地批判这个书中人物,可是谁也不知道文字外的薛宝钗究竟是何等人物。至少在书中,我看到的是她一丝一丝地将自己从童真中抽离,看到她在理想与现实的取舍中苦苦挣扎,看到她因诸多顾虑与责任而压抑自己的本性。
我欣赏作者宽容的态度,他笔下的人物是那样生动形象。只是他也不曾料想,前人竭力摒弃的偏见竟会成为今人信奉的教条。
薛宝钗不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不是剑戟森森的奸佞小人,更不是偏狭读者口中所谓的封建卫道者。她是真正觉醒的悟道者,是机敏通透的俗世奇人,是隐而不露的大叛逆者。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最开始时以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美好的,后来遇到许多虚假邪恶的人事,怀疑世界是否真实,由此展开分歧。
一些人无比绝望,竭力与其抗衡,企图脱离浊世。一些人默然相对,选择调和折中,接受真假参半的现实。宝钗显然是后者。如此作为并非同流合污,而是坦然面临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不堪,敢于挑战未知的黑暗。
如今再观《红楼梦》,心中只余叹伤。叹宝钗生不逢辰,难酬壮志;伤妙玉无奈为尼,独守青灯;怜惜春勘破终局,明哲保身。
百年后的读者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书中人物,任何主观臆断都是对原著的亵渎,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真正领略满纸荒唐之言、体味作者辛酸之泪。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左右2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每个人面临的终极思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有些人会选择逃避或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事实上,生命无价,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不幸的是,家族境况逐渐衰落,他经历了贫苦的生活。尽管曾经享受过富裕的生活,但这些都只是过眼云烟,正是经历过人生的浮沉,世俗的冷暖,通过冷静的回味和反思,他才对人生产生了更多的领悟,并写出了伟大的小说《红楼梦》。
《红楼梦》详细描绘了贾家这个百年望族的兴衰史以及400多个人生命运的波折,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盛极必衰"、"月满则亏"、"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等深刻道理,对于生命和灵魂的探索给予了深远的意义。在充满快乐和诗意的园林中,每个生命之花都绽放出不同的灿烂,但最终,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也都必须面对凋谢的命运,这启示我们短暂的生命需要珍惜,同时也应该积极面对困境和挫折,努力挑战生命的意义。
在《红楼梦》故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常常思考生命价值并探讨生命意义的人。虽然贾宝玉时常自诅,并不代表他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实际上,这是因为他在与贾府众女子交往期间,经历了许多无奈和纠结的事情。他愿意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交换和抵押,以证明他对黛玉的真情。在宝玉的内心深处,他渴望与姐妹们长久相处,不愿分离,因为他尊重每个生命的存在状态,欣赏生命所带来的精彩,珍惜生命的可贵。但是他力量微薄,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拯救同情之人,所有这些无法解决的事情让他非常痛苦。当黛玉焚稿断痴情自杀时,他的苦恼也达到了顶点,最终选择了出家。
林黛玉六岁时母亲病故,随后便被父亲送进京城,背井离乡由舅舅收养,姥姥抚养,过着寄居的生活,十岁时父亲病故成为孤女。林黛玉的飘零身世让她变得多愁善感,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她的《葬花词》中,面对满地凋落的花瓣,她想到自己的孤独,感叹红颜老去、人世变幻无常。她最强烈的生命感叹就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最生动的生命追问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寻。对林黛玉而言,与贾宝玉的爱情就是她生命存在的唯一意义,没有了这个意义,她选择了死亡。
贾宝玉也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识,他有一颗慈悲、博爱和怜悯的心灵,尊重并关心所有个体的生命。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生命,都可以与之对话交流,他可以“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对一切生物包括星星月亮产生深刻的生命情怀,并视它们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同时他也极度赞赏女性,并尊重个体生命的理念,质问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认为女性是水作的骨肉,男性只是泥塑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对于女性特别是女儿,贾宝玉赞赏和关注其独特的价值,并将其视作万物之灵。贾宝玉认为生命价值的核心在于“情”,只要生命中有情感的存在,那么生命就是富有意义的。
总而言之,我们中学生阅读《红楼梦》,不仅应从中分析封建大家族兴衰历程,更应高屋建瓴,看到《红楼梦》无论是作者曹雪芹还是其中的人物林黛玉贾宝玉都对生命产生的或而受封建思想束缚或而超脱社会的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急应从中汲取养分,仰望星云,形成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应大胆尝试,挑战自己的想象力,去尝试新的体验,通过探寻、学习和创造,找到与各自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相符的生命意义,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满足。
上一篇: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红楼梦
曹雪芹名著 2382人浏览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