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

2023-05-24 14:51:26.0 桃花源记 读后感800字 课文读后感800字 334 浏览

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1


  踏着一路泥泞,我走出了这片名为现实的土地。沿着小溪行走,深一脚浅一脚,我寻觅着口耳相传中亦真亦幻桃花源。我固执地认为,确实是有这样一个如桃花源般浪漫宁静的地方,只不过不在世中罢了。

  沿着溪流行走,一路伴着潺潺的流水声,眼中突然跃进一片桃红,猝不及防,果真是桃林。大片的桃林醉了溪水,芳草落英。

  溪水之上浮着一叶小舟。我笃定这一定是渔人的小舟。我从心底里是瞧不起渔人的。他是一个世间的大人,误打误撞闯进这片净土,深陷于一路走来的世俗的泥泞之中。身在桃源心在世,他心里满是车尘马足,哪容得像这样纯粹、这样明朗的酒盏花枝?想到这,我不免有些同情刘子骥,寄情山水,怎奈桃源难觅。

  何处觅桃源?

  风乍起,扰了一树纷扬。若能有这样一片桃林,真好啊。我忍不住感叹。而这样的净土,或许只存在于世外,如靖节先生的隐居之地,此中有欲辨已忘言的真意。山与水可以两两相望,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在南山之下,种菊修篱,山气日夕的氤氲里,只有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有这样一片片与世隔绝,远离世俗的桃花源可真好啊。

  在这样一片桃林里行走,能否觅得桃花源,对我来说已并不重要。溪水潺潺流淌,环境愈显清幽,竟透着几分王维笔下的禅意了。王维是有一片桃源的,在他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之时,明月将他心中的深林照得透亮,开出一朵又一朵无人知晓的桃花。诗人内心淡泊安定的禅意,便是属于他的桃花源。

  行至山下,我在洞口前驻足,洞口近处仿佛隐隐约约透着光亮,或许就是我寻觅的桃花源了。但我没有进去,而是转身再次走进桃林,沿着溪水深一脚浅一脚踏着我来时的泥泞,走回那片名为现实的土地。回首,两行脚印隐入桃林,那片桃林已在我心中悄然盛开。
桃花源记
  靖节先生的隐居之地,王维的湖,七贤的桑竹,和着鸡犬之声,从垂髫到黄发,悉如外人的衣着之下,是一一颗颗如桃花般宁静美好的心。

  回到这片名为现实的土地,我将诗意地栖居在世间。纵桃源难觅,我心中已有这样一隅明净美好的桃源。车尘马足之间,幽幽绽开一盏花枝。

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2


  陶渊明是位隐土,写田园风光。但处处能感受到他心境的独特,对理想的追求。

  《桃花源记》中的景色虽然很特别,但算不上绝无仅有。陶渊明在文中给这个地方赋予了他独特的心境,使桃花源只存在于陶渊明的心中,我们学习《桃花源记》就是要读懂,理解陶渊明的心境。理解这种心境就像是去欣赏桃花源的美景,陶冶我们的身心。

  《桃花源记》总能让我想起《饮酒》,《饮酒》中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毛主席在火车站读书。都是精神超脱世俗。陶渊明在写这篇文章时,心也一定摆脱了当时战乱带来的苦难,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毛主席读书时也一定摒除杂念,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心猿意马,心是像猴,马一样可以随意跑随意跳的,无论是黑暗的时代,还是喧闹的环境都不能影响到毛主席,陶渊明的内心。当我们生不逢时,处在不好的环境中是否能出淤泥而不染?在现在这个被电子产品麻痹的时代中是否能坚持追求心中的世外桃源?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提到“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只有摒除杂念,淡泊名利,才能看清人生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得更远,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追求一种理想的心境谈何容易,陶将明描写“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初极狭,才通人”说明要先对周围感到疑惑,然后坚持不懈,有明确目标才能找到桃花源的入口。经过一段黑暗和迷茫才能进入桃花源。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像渔人那样,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的呢?

  在陶渊明的时代中,人们奔波于自己的生计,很多人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我们的时代中,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就更应该去追求这种景色美,人美、社会风尚美的世外桃源。

  在陶弘景眼中,美丽的风景是“欲界之仙都”。在陆游笔下,热情好客的农民值得再次光顾。而我想,风景,人都衬托出作者们的心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随时随地保持高尚的心境。

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3


  东晋年间,兵连祸结,官兵欺压百姓,不顾其生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黑暗。陶渊明哀叹众生皆苦,期盼光明圣地,后避世隐退,将自己的美好期望著成传世之作——《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多么美的画面啊!诺大的桃林里全然没有一颗杂树,树下的小草都嫩得惹人爱,一阵风拂过,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桃花林,任由瓣瓣桃花随着轻风缓缓吹落发梢、肩头。我甘愿拜倒在陶渊明的笔下,只想陷入其中,不愿回到现实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宽广平坦的大地,那如九宫格般整齐的房屋,那肥沃的生机勃勃的田地,那清澈如镜的池塘,那茂盛健壮的桑树,那挺拔直上的翠竹,无不展现着桃花源得天独厚,宛如仙境的自然环境。林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可以清晰听到,这静谧祥和的田园生活怎能不让人沉沦,欲醉欲仙呢?

  而桃花源中人在这仙境般的环境下,过着谪仙般的生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虽与世隔绝,但绝不似野人粗鲁蛮横,反而生活富足惬意,行动有素。桃花源中人淳朴纯真,自给自足,不相互争名逐利,这在现实中是多么令人憧憬的理想社会啊!

  理想中的桃源人热情友好,与现实里渔人的背信弃义、虚伪贪婪形成强烈反差,“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非但没有遵守自我的诺言,还带领别人去桃花源,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桃花源终究只是陶渊明臆想出来的理想圣地,现实与理想、虚伪与诚挚发生激烈碰撞,而在当今现代社会,我们也没有过上这种安逸祥和的生活。

  现实生活里充满尔虞我诈,人情世故,没有桃源人的简单忠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廉价至极,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此番种种实在是令人痛心作呕,那虚幻的桃花源便显得尤为神圣。红尘喧嚣,俗世烦扰,真想觅得一方像桃花源似的净土,不为凡尘俗事所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度过余生。

  现在的我们,请平息躁动,在心中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里有梦想,有朝霞,有田园牧歌,也有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守得往本心,方能开出圣洁之花。

1 2

书籍简介

  •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文言文 432人浏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