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陶行知读后感3000字
2023-05-17 14:29:43.0 重读陶行知 读后感3000字 教育读后感3000字 373 浏览
《重读陶行知》一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重读了陶行知的文章、诗歌、小说、书信、便条等,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代教育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所著。全书以73篇教育随笔的形式,展示了他对陶行知思想的认识和践行,重溯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先生的尊崇、对教育的关切,引领每一个教师要追寻陶行知教育的初心,做有良知、有智慧、有担当的中国教师。
读完整本书深深觉得,李镇西老师不仅仅是在解读陶行知,也是在读今天中国的教育,更是用行动在向我们诠释该如何学习陶行知。
一.学陶要有真心
记得李镇西在《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中,六次发出了“愧对您呀,先生!”的愧叹。这六次愧叹饱含了他对真教育的追求,体现出了他对陶行知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真挚信仰。
陶行知在“新教育”中对新教员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有信仰心”。《重读陶行知》中的《“看他开花,看他成熟”》就专门叙述了教师“要有信仰心”。学习陶行知就要信仰陶行知,崇敬陶行知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思想,才有学陶的真心。
心中有信仰,手上才有原则,脚下才有底线,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行有行规,业有业忌,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的规矩和禁忌。同样,我们的教育,也应当要有我们的规矩和禁忌,应该要有所拒绝有所坚持。拒绝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保护,坚持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就拿校园比赛活动来说。曾组织班级学生参加校园解说员比赛,经过学生自主备赛后,班长、副班长和其他两位同学进入了班级决赛。另外两位同学,一位是现场紧张型的,每次课堂表现很好,一到考试就会因为紧张而砸场;另一位是长年的作业困难户,单亲且父亲长年不回家的,个人卫生、学习习惯都很糟糕的一位女生。
按常规套路,这次的校级参赛选手肯定是班长和副班长。但从他们的备赛情况看另外两位同学也是很认真的,而且也很希望能够争取到这次展示的机会。再三斟酌,最后决定让班长和副班长辅导另外那两位同学参加校级比赛。参赛名单报到学校后,领导看了很生气,还说我对待学校工作态度很敷衍。
我没有反驳,也没有改变。比赛那天,现场紧张型的同学没有紧张,顺利完成比赛;各方面习惯都很糟糕的女生,穿着很整洁,语言也很流畅。那天,他们俩与年级的学霸同样都是二等奖。比赛结束,我还特别安排班长和副班长在班上召开了一次颁奖仪式,并让两位同学把备赛的过程向全班同学作了分享。
不只是学生比赛活动,还有很多公开课教学。我们也总是会把机会给优秀学生,学困生再积极都很难进入展示的场子。因为我们怕他们在活动中砸了场子!因为他们给不了我们想要的!
孰不知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什么?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校园活动的意义又是什么?是为学生而开展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我们不是要思考学生给我们什么,而应当要思考,我们要给学生什么!生命成长只有一次,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课堂教学我们都应该要把机会给有生命成长需要的孩子!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这些教育的道理,可我们缺乏行动的勇气!
所以,学陶要有真心。有真心,才有信仰,才能明辨教育是非,才有拒绝的勇气和坚持的责任!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有空间和时间去享受“看他开花,看他成熟”的幸福!
二.学陶要真育人
陶行知先生谈到“教学做合一”时,特别指出:“理论与实践统一,学校与社会统一,先生与学生统一,生活与教育统一。”接着又特别强调“不是标语统一便算统一”。李镇西老师在《重读陶行知》中《“不是标语统一便算统一”》就写到了今天的校园“各种理念说的天花乱坠,实际行动还是分数才是硬道理”。确实如此。许多学校里立有陶行知塑像,墙上写有陶行知名言,新闻稿上到处是“生活教育”“教人求真”,而现实却是“眼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这是形式上的学陶,是假学陶。真学陶,要的是真育人,真实践。
真育人就是真教育。什么是真教育?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陶行知指出:“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教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教恋爱的教育;人生需要健康,我们就教健康的教育......”生活的目标就是教育的目标。
这又让我不由想起很多公开课教学,很多老师往往都会设计一个情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公园里逛逛、让我们一起走进拼音花园、电影公司制片人来我们学校招募演员啦!学校让我们班策划一个红色展厅等等。其实在设计这种情境时,我们都深深地知道,这是一个谎言!为了公开课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公开课结束,情境即结束!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公开的谎言!这样的情境设计给我们的学生也树立了一个完美谎言的示范与榜样!我们设计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里有个关键词“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
真实情境是什么?“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是课标对真实情境的定义,需要我们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真实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真实地去完成任务,真实地呈现学习成果。
“真实情境”在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提示、命题要求的表述中都有强调,尤其是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提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可见,新课标导向的也是“生活教育”,同时也反过来要求开展学生活动的意义性和真实性。活动即教育,教育即活动,面向学生的活动需要具有面向学生的意义。
“智慧无阶级,知识有真伪”。真知识从哪里来?从做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知行合一中来。真情境,真活动,真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识,这才是真教育真育人!
三.学陶要育真人
学陶人都知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至理名言。教师教人求真,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教育目的,也是当下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重读陶行知》的多篇文章,就是围绕如何培育真人进行阐述的。其中《“教师只能说真话”》一文中,李老师就犀利地指出:“纵观当今教育,我们在某些方面,缺乏的正是一个‘真’字——我们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说过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或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甚至有时候还教学生说假话。”他深有感慨地说,我们该以何颜面面对陶行知的质问?!
前几天,在一家饭店吃饭。饭店老板问一位老师什么时候期中考试,边上的孩子听到了,马上制止:“爸爸,老师说了,不能说期中考试的!是大练习!”我们和饭店老板听了都笑了!虽说是笑笑,笑过之后,我们不得不深思!明明是考试,却不让说是考试!明明没穿衣服,还要夸衣服漂亮!现实版的“新装”岂止这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听话教育”的可怕之处:“听话教育只能培养两种人:一种是奴才,对的也听,不对的也听,好的话也听,坏的话也听,没有主见,没有独立人格;另一种是两面派,有人在时听话,没人在时不听话,说的一套,想的一套,公开一套,背地一套”。如此教育,责任在谁?仅仅是学校、老师吗?如此教育,何以立德?何以树人?如何育真人?
掩卷思陶,真!前有陶行知,今有李镇西,真教育,真难得!
掩卷学陶,真!有真心,真育人,真育人!怀大爱之心,抱立德树人之志,弃急功近利之念,与时俱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行知如此,镇西如此,新课标更是如此!如此即好!如此极好!!!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是《重读陶行知》“后记”的题目!
不读行知,别谈教育!是我阅读《重读陶行知》后最真切的呼喊!
上一篇: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后感1500字
下一篇:置身事内读后感1000字
书籍简介
-
重读陶行知
李镇西教育 53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