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读后感1200字

2022-12-03 19:30:10.0 围城 读后感1200字 钱钟书作品读后感1200字 380 浏览

  《围城》所处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中国。一方面,以上海为首的摩登城市,遍地都是身着洋装的太太小姐,处处都是风花雪月。而跟随着方鸿渐一行人前往三闾大学任教途中,另一幅贫穷落后的中国又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肉上一条蛆虫从腻睡里惊醒,载蠕载袅”;“桌面就像儒林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而这种矛盾又完完全全地映射在了《围城》当中的人物上。苏文纨是留洋的博士,好像是全书最现代,最洋派的人,“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衣服极讲究”。在感情上她也极其理性,甚至压根不相信爱情。她最开始看中方鸿渐是因为他“人不讨厌,钱也充足”。在船上见到方鸿渐和鲍小姐卿卿我我时她怒火中烧,但当两人一分手,又袅袅婷婷地贴了上去。她对爱情态度随意,没有原则:谁可以高高捧着我,衬托我的魅力,我就喜欢谁。追求方鸿渐,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靠魅力让方鸿渐从原本不爱她到离不开自己——只要方喜欢上自己,就说明自己有足够的魅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苏文纨即使明显地垂青方鸿渐却也喜欢看方鸿渐和赵辛楣、曹元朗等一干追求者们争风吃醋。乍看下来,苏文纨精明,强势,独立,是一位新型的现代女性。然而这位“新女人”虽然心仪方鸿渐,却自始至终不敢说出“我爱你”,只能躲在洋文里叫方鸿渐吻她。对方鸿渐的追求总是在暗地里使绊子,挑拨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的关系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宁肯费尽心机玩这种“猫鼠游戏”,却不愿意大胆地表露出自己的渴望。说到底,她和孙柔嘉一样,无法逃脱骨子里的传统,默认为爱情只能是那种“君子好逑”的传统恋爱模式。明明作为新女性,她应该是独立自由的,但她又舍弃不了“大家闺秀”的传统头衔,她就得依靠男人来展现自己的魅力,自己不爱赵辛楣,又不愿放下他,因为赵辛楣的追求可以体现自己足够迷人。方鸿渐拒绝了她,她为此大怒,还要毁坏方和唐的关系,因为方鸿渐的拒绝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魅力不如唐晓芙,所以即使鱼死网破也不能让他俩终成眷侣。她的物质价值依靠家里的财富,她的精神价值依靠男人,她的本质和方鸿渐一样,都是矛盾且传统的。相反,从未出过国受过西式教育的唐晓芙竟能惊世骇俗地说出:“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就连作者最钟爱的人物也是矛盾的。
围城
  《围城》本就是一本矛盾的书,书中对于“围城”的概念给出了两种比喻,一种是金漆的鸟笼,一种是围困的城堡。然而最能概括作品的却是“围城”而不是“鸟笼”。区别在于,“围城”的范围更广,它容纳的是一个巨大群体而不是单单的个体。“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似乎是全书最好的写照,是全书矛盾的根源,然而真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吗?方鸿渐觉得自己诸事不顺,想逃离自己所在的围城。而韩学愈为了自己“克莱登博士”的名头,绞尽脑汁圆谎,连妻子都是外国的;他也疲于自己的围城。但平心而论,他们真的愿意离开围城吗?

  围城,终究是每个人心中不可逾越的城墙罢了。

1 2

书籍简介

  • 围城

    围城

    钱钟书小说 672人浏览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