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我在小学教语文读后感1200字

2024-10-06 17:07:36.0 我在小学教语文 读后感1200字 李竹平作品读后感1200字 106 浏览

  近日,阅读了李竹平老师的《我在小学教语文》,很有收获,书中分享了许多教学经验,理论通俗易懂,案例详实有新意。

  书本的序言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统编不是要‘统’成一潭死水,而是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价值,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让语文课堂流淌出‘活水’‘清水’‘浩浩荡荡的水’。”这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行践言,以德树人

  如何让这“浩浩荡荡的水”浸润孩子们的心田呢?在阅读中我找到了答案。李竹平老师在“母语课程的课堂演绎艺术”中,展示了许多的课堂实例,让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对比阅读策略以及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让我感触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而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的前提便是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学科是极具魅力的学科,它不仅是教授语文知识的学科,更是立德树人的学科。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挖掘教学资源,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理解,李竹平老师提出了“母语课程”的概念,让母语学习以最自然的状态与学生的“全生活”建立联系,引领学生进入有联系的而非孤立状态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我在小学教语文
  创新手段,创造能力

  李竹平老师以“母语教育与电影课程的整合”,让我对教学策略有了自己新的认知与感悟。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教育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语言积累,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将语文教学与电影整合起来,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的享受来发现电影与书本内容的异同,借助电影的画面感受表现手法的共同性。有时候我在教学生如何描写人物细节的时候,总是苦恼学生不懂得如何取舍人物的特征描绘,假若以电影片段镜头的细节展示进行讲解,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课程构建,学科整合

  我们常常想要培养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却忽视了自我教学创造能力的挖掘。受到“母语教育与电影课程的整合”这一观念的启发,我才明白语文的形式不仅仅是以文本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教学可以与电影融合,也可以与其他的学科相融合。李竹平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母语课程构建的四个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便是:突破学科壁垒,以联系的眼光看待母语学习,让母语真正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反观自己在教学时,十分重视语文教材,却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倘若将语文习作与音乐结合起来,我想学生便也能写出前奏徐徐铺垫、主歌柔润如玉、副歌跌宕起伏、余韵回味悠长的习作来了;倘若将语文景色描写阅读与美术结合起来,学生便也懂得白描、留白、虚实相间等手法的运用......

  读完这本书,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上,我的关切、追求和重视,教学中的一句评价,对某个环节的处理,对知识的引用和拓展,对情绪的充沛或淡定的表达,所有的言行、情感和态度等等,都决定了课堂的呈现,因此,每一步都应该是童趣新鲜的,是科学专业的,更是深厚有力的。这本书好像把我带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它要求我成为一个足够丰沛并勇于创造的语文老师,唯有不忘初心,不断探索,永不止步,才能让语文课堂流淌出‘活水’‘清水’‘浩浩荡荡的水’!

1 2

书籍简介

  • 我在小学教语文

    我在小学教语文

    李竹平教育 58人浏览

      《我在小学教语文:母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示了特级教师李竹平为丰富儿童的母语学习生活、拓宽儿童的视野、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创造性地开发和实践母语课程的成果与做法。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说明了母语课程开发的缘起,第二辑阐述了母语课程构建的逻辑和路径,第三辑展示了母语课程构建和实施的艺术,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