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2023-11-28 16:22:10.0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1500字 儿童文学读后感1500字 305 浏览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1
我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酒脱不羁,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对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钟爱的,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还是会选择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
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20世纪70年代的撒哈拉,并不像照片看上去的那么美。实际上,那里黄沙滚滚、物资奇缺、落后肮脏、封建闭塞,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但即便如此,三毛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来,和荷西一起慢慢经营他们的小家。这一方面是源于三毛对沙漠执着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被当地人们乐现、开朗的个性所感染、吸引。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这是三毛初到撒哈拉时的感受,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辛,总会有人甘之若饴,这也给三毛接下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那个自由不羁、热爱生活、不为艰辛所困的三毛。在书中《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三毛描述了西班牙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趣事,两人虽然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他们生活的障碍,相反,他们在打闹逗趣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让无聊单调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结婚记》一文则将三毛直率、潇洒、特立独行的个性表露无遗。结婚当天,荷西送给三毛一个骆驼的头骨,三毛非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结婚是大事,三毛随便套上一件旧日的蓝布长裙,在帽子边插上香菜,套上凉鞋,就和荷西冒着风沙,步行到法院去举办结婚仪式了。
在《白手起家》中,三毛把从垃圾堆捡回来的汽车外胎清洗干净,铺上褥子,做成坐垫;她使用当地一种褐色的染剂,把书架油成深木色;在深色的大水瓶里插上怒放的野地荆棘;在捡来的汽水瓶上画上印地安风格的图案和色彩⋯就这样,三毛把四面透风、粗陋不堪的房子布置得整洁、明丽,充满艺术气息,被外国记者称赞为“最美丽的沙漠家庭"。
当一个人真的热爱生活时,再贫穷再乏味的生活也能过得有声有色、富有诗意,三毛便是这样一个人。她有一颗向善向美、玲珑剔透之心,可以随时在凡尘俗世里自由进出。当她诗意的种子散落在平淡的日子里,就能让时光开出明艳的花儿来。
我想曾经甚至是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沙漠,开始对流浪产生憧憬。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而生活本就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既要做该做的事,也要做喜欢的事,既要有柴米油盐,也要有诗和远方。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2
三毛曾说,每当我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粒沙,于是这世界上就有了撒哈拉。
选择寒假再读一次《撒哈拉的故事》,也不外乎是因为我对三毛这般的女子一直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单是敬佩她的文采,更是羡慕她由内而外的洒脱不羁,不困于世俗,敢于寻求自己的自由与梦想。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三毛的著作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沙漠里的她,沙漠里虽条件艰苦,不尽如人意,但三毛好似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适合安顿下三毛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
有人说,三毛的作品由内而外地浸染着悲剧的美感。她用看上去平和真纯的笔触向人们一点点展示她内心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平凡人在人间无助的挣扎,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那些朴素的文字里满是泪水。但不可否认,三毛的作品也是乐观的,她的笔触中流露着她对生活的热爱。这个特点在《撒哈拉的故事》一篇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乐观是她在简陋的房屋中精心布置,打造最美丽的沙漠城堡;乐观是她不束于艰苦,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撒哈拉;乐观是三毛夫妇去卖鱼,所得的一张收据,误入洗衣机搅成泥了,三毛觉得既伤心又好笑,对丈夫说:“荷西,最后的鱼也溜掉啊!我们又要吃马铃薯了。”三毛这种幽默诙谐下的乐观,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乐观地看待事物,有时候也是给自己打开别有洞天的一扇窗。
有人说,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有着一种沙漠的味道,炽烈、悲壮,平淡中带着不平凡。“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荷西回信给我:‘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么?’”这两段话是在《结婚记》里写下的,我想这无疑是荷西对三毛爱的见证。纪伯伦在《先知》中说:“爱除自身外无施予,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心里’。不要想你能引导爱的路程,因为若是他觉得你配,他就引导你。”因为三毛的一句想去沙漠,荷西便率先请求调配工作先到撒哈拉打造两人的未来。就这样力所能及地陪着三毛做她想做的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想这也是他们俩人的爱情为何如此令人羡慕的原因。
在读完《天梯》一章,我最是喜欢里面一段话,“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胚子就如我们中国人讲的“龙”一样,可大可小,可隐可现,你是捉不住他们,也关不住他们的。我认真的在想,关在牢里面的人,不一定比放在外面的人坏。”这让我想起日前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但其实拐卖妇女孩童的事件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今天被曝光的是丰县,可我们都清楚这个世界上,不单单是丰县,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摧毁了一个个家庭,毁灭了一位位女子。这世上的丑恶,远非我们眼前所能见到的这么多。人心叵测,阴暗处必定滋生恶虫。
但我坚信,这世上必定善强于恶,正义也必定会战胜邪恶。读书的意义,绝不单单是满腹经纶,只为小我。而是化知识为利刃,怀揣人性中的良知,勇敢与坚持,成为引领社会不断向前的烛火,人类血脉依靠这样的美德与光亮,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散文集 487人浏览
《撒哈拉的故事》是当代作家三毛的散文集,也是她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撒哈拉的故事》收录了三毛的19篇散文。这些文字记录了她在沙漠定居的桩桩乐事、悲事、趣事,书写了她与荷西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也展现了奇异有趣的异域文化。 三毛以清新柔美、真诚幽默的文字,传达着炽热的勇气和温柔的包容心。这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