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读后感1000字

2023-09-14 14:26:19.0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读后感1000字 教育读后感1000字 367 浏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提升综合素养、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强调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基本史实的学习,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基本趋势。

  那么,什么是学科大概念?如何确立学科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是指居于学科知识核心地位,能够集中反映学科特质的观点看法或思维方式,其本质特点为概括性、普遍性及可迁移性。

  历史学科大概念就是由诸多历史基本概念归纳概括而来,处于历史学科知识的顶层。因此要确立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就可以从明晰学科基本概念入手。我们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从分析教材到研读课标,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主题整合,以探寻概念提取之有效路径。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一、抽丝剥茧、分析教材

  学科大概念的生成需要通过与学科核心概念或相关历史事实建立联系。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等,是对统摄度较低的基本史实的概括或提炼。

  抽丝剥茧、分析教材,按照教材单元主题安排,我们将七年级下册主干知识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如下(如图一)。在七下知识框架图中,不仅有科举制度、中央集权、经济重心南移、行省制度及君主专制等学科核心概念,而且还有“开元之治”、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基本史实。

  面对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核心概念、基本史实,怎样才能归纳概括出学科大概念?

  二、追本溯源、提取概念

  依据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我们可以将诸多历史概念按照学科特色归类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文化等不同方面,由此呈现七下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政治上,伴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也在不断加强,选官用人的科举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功不可没;经济上,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支撑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关系上,经过隋唐时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高峰期,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走向对峙分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原王朝的强盛使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中外关系上,中国开始由隋唐、宋元时期的平等开放、密切交往转向闭关锁国;伴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等方面文化成就显著,而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科技方面主要以汇总性、实用性的集成汇编类书籍作为典型。

  究其本质内涵,既有人类历史在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分散到整体发展历程,也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更有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统摄历史学科课程内容及核心概念。

  总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及评价,必须以学科大概念作为统领,优化教学活动及教学策略,有效避免学科知识的碎片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落地,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