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2023-05-26 14:19:02.0 教师的挑战 读书心得1500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371 浏览

  初见《教师的挑战》,是从教第一年。怀着对教学的无限憧憬,我一头扎进了“宁静的挑战”,那时觉得“合作学习关系”、“合作教授关系”、“独白语言”、“对话语言”这些词语很新鲜,跟我们读书时代的教学模式怎么那么不一样。恰逢学校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模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慢慢的,我发现,我们对书中所提倡的有点变味了,走上了模式化道路,却忽略了行为主体,学生的感受。

  八年过去了,工作室寒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让我得以重拾《教师的挑战》,重新翻阅,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书中的例子,有一些在教学实际中发生过且发生着,书中的影响更是经久不衰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原本觉得生涩的文字,像被赋予了“灵魂”一样,自主跳动,转换成一群精灵,撞击我的大脑。突然,被这段文字让我停止了阅读,“对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契约社会的成年人来说,往往只有在对方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对方具有回应自己要求能力时,才会对人尊重和信任。但是,如果本着这个原则,就难以对以“能”为基础挑战“不能”的儿童们产生尊重和信任······”
教师的挑战
  “能”与“不能”,是以何标准来确立的呢?自然而然联想到这一届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落实双减的第一年,学生们动如脱兔,很多学习生活对于他们,都是第一次。从一张张空白的纸,到了现在的第二学期,孩子们已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刚学完下册的课文背诵,作业是背诵课文,心想着就简单的几个词组,难度应该不大吧,但我还是在作业后面加了括号(暂不能背诵的孩子,可大声朗读两遍)。9点半的时候,有位家长来找我,“老师,我们家娃的背诵能力怎么这么差,从回家到现在几个小时,我一直辅导他,他就是记不住,他是不是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啊?”

  说实话,当时我促使我加进“括号”的孩子中,有他家娃。他是个男孩子,高高瘦瘦,长得还有点像陈冠希。对于学习,他似乎是很无所谓的。上课总忙着做很多无关的事情(切橡皮,磨铅笔屑,卷书),他对老师的批评与提醒有很强的应激反应——哭,你喊他名字也哭,还没开始教育,他已经哭成了泪人。尝试过很多次,沟通无果。这让我有点受挫,慢慢地就对他有了“不能”的评价。我总会不自觉地用“能”与“不能”来对他们进行评价。一次背诵,一次听写,一次反馈,当学生给我积极反应的时候,我是开心的,会觉得这一部分学生“能”;而多次教育无果的孩子,也自然走向了反面。细细想来,这是不对的。难道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教“能”的学生,而放弃“不能”的学生吗?

  又联想到一件触动的事情。小学二年级教过的学生,现在读六年级。有一天,她看到了我在校门值日,兴高采烈地跟我打招呼,“老师,好巧啊!”满面春光,充满自信,侃侃而谈,我有点难以相信,她真的是二年级教室里最安静最安静的那个“存在”吗?后来我去找他们同学了解了一下,她现在是班上的美术科代表,每次画黑板报的时候都能惊艳一方,简言之,就是才能被挖掘,被欣赏,蜕变了。我显得有点愚蠢,我居然认为,她应该像小学时候那么腼腆才是正常的,不过也是真心为她感到开心。

  习惯用“能”与“不能”来评价学生,总会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归类,定义。这种坏毛病,得改。可能因为刚教完六年级,满脑子小升初,满脑子考点,应试,让我崩紧了脑袋。早读午写,每天每月进行课堂反馈,特别到了拼音部分,不断的测试听写,人为带孩子们走进了“白色恐怖”。倒不是说我不爱他们,可能可以称之为“严厉的爱”的吧。回头是岸,回头是岸。经过寒假的反思,经过与同时的交流,经过书中的洗礼,得改得改。我觉得至少得做到“尊重、相信、倾听”。而我惊奇地发现,书中的作者早已提出要“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果然是智慧之书!

  于是我决定,放弃戴着“有色眼镜”的我,蹲下身子,放松下紧绷的那根“考试”之弦,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去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相信他们,倾听他们,做真正的“孩子王”。这当然不是空话,我会从每月的主题活动开始,设置不同的维度,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去了解生活中的知识。

  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1 2

书籍简介

  • 教师的挑战

    教师的挑战

    佐藤学教育 289人浏览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