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读后感1000字

2023-04-24 14:51:22.0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读后感1000字 人文书籍读后感1000字 331 浏览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作者黄涛是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的弟子。作者通过考察华北平原一个村落的语言现象,分析出其宗族文化、村民关系、宗亲称谓、婚俗变迁、民俗信仰等,揭示出凝聚在语言现象中的民众心理和民众精神。

  老事人文浩不穷,民风民艺情独钟。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度,在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甚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社会里,古人在处理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实践关系过程中,其思维心理、经验认知既来源于生产、生活,又在其中反映、折射。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许多“老事”“约定俗成”的东西既有消失,又所幸在民间保留了下来。这些来自于底层的社会习惯、风俗尚物在发展中消失、沉淀、变化、流传。特别是口头语言、俚语、俗语,自五四运动以来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这种“接地气”的语言记录着民间风俗文化,以时间的卷尺刻录着底层群众的意识、观瞻。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书中作者通过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人名、咒语等民间语言形式,以黄庄调查的实际例证,客观的反映了村落的民俗风貌,运用历时性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以“家族聚居”为核心的宗族文化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概述。在描写、论证时作者注意探求村落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出村落的“何去何从”:父权文化和从夫居制度在“媳妇权威”的抗拒、解构下,“正在面临最终的崩溃”。

  文章中,作者不是简单地对语言民俗进行探讨,而是在与其村落文化相联系中进行深入地挖掘、提炼。作者借助语言之“矢”来射村落文化之“的”,这样得出的结果是深刻而有力度的。

  不辞握管人憔悴,要采珊瑚碧海中。文章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形成的,调查对象是自己的故乡——河北景县黄庄。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作者“尽量以普通村民的身份在这里与村民相处”,参加生产劳动,与村民“打成一片”;进行“门口炕头、田野地头”的访谈调查,以录音、笔记等形式收集资料,回京时又通过父母或者来京务工的老乡进行调研予以补充材料。所有这些调研工作、大量的分析材料、谨慎的科研态度,让人敬佩、折服。而面对村里孝道沦落,甚至出现打骂父母等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作者是义愤填膺的,但为了避免“局内人”因素对研究可能造成的不客观影响,作者采取的是客观的态度予以描写、论证,这种实证、求真的学术态度更显示出作者“要采珊瑚碧海中”的精神追求。

  作者不仅展示的是一个典型村落的语言民俗文化,也提供了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来研究人文科学的有效途径。方法的科学性、调查的严谨性、论述的逻辑性、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都让人值得学习。

  作为来自皖北村落的人,《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所反映的村落文化在我的身上有着同样的强烈共鸣。通过阅读此书,不仅全景式的带我重新认知了自己的家乡民俗,更深刻的了解了自己的“根”与“魂”,这也是阅读此书的初衷。

  我国的民俗风情浩如烟海,那饱蘸着乡土气息的风味、蕴含着人间烟火的风情却是让人记忆犹新、情有独钟、心生怜爱。有时候做学问如同苦行僧一般,需要的是坚韧不拔、青鸟探勘的精神,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受得了青灯古案的修为。为人、为学、为事业,总是要俯仰与观瞻,总是要挥毫泼墨,“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因为要在这碧绿的大海中,采摘那株希冀已久的珊瑚。

1 2

书籍简介

  •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黄涛文学 211人浏览

      《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涛。  本书通过考察华北平原一个村落的语言现像,分析出其中宗族文化、村民关系、宗亲称谓、婚俗变迁、民俗信仰等,揭示出凝聚在语言现像中的民众心理和民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