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读后感2000字
2024-02-19 15:11:54.0 置身事内 读后感2000字 经济管理书籍读后感2000字 275 浏览
“读懂中国经济,必须读懂中国政府”这个观点一提出来就受到无数人的关注,当代经济学家兰小欢所著《置身事内》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好多人推荐过,原以为会过于学术,所以一直拖到春节假期才看完,没想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比喻,通俗易懂,逻辑清晰,简明扼要。讲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故事,他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些门道,从严肃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出些机会和风险。
作者兰小欢是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书中内容源自课程讲义,是他多年的思考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没有经济学理论框框的限制,而是从微观中、具体案例中去解答重要的宏观问题,对行业对企业具体业务细节也是深入了解,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从问题表象到问题根源,层层深入分析,既追溯了过往,也剖析了当下,让我们能更加全面地理解现象的成因和政策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任何政策制度都是指挥棒,不管政府还是企业都一样,企业的制度改变着员工努力的方向,国家政策改变着地方政府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大大减少,要增加税收收入主要在于扩大税源,这就刺激了各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了制造业迅猛发展,使我们国家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寻找资金来源,开始了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在城市化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经济飞速扩张,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越滚越多的债务,土地财政高度依赖土地价值,依赖房地产,高房价带来沉重的居民负担和贫富差距,也滋生了腐败,近几年金融反腐是屡屡见报。
虽说每一步变化都有道理,针对的都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如这些年出台对互联网、对教培、对房地产、对医疗行业的各项政策,都是关系民生问题改革有其紧迫性必要性,但是新政策也产生了一系列其他问题。
再如对于债务问题的思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债务,企业的扩张离不开债务,地方政府如何平衡好扩张与债务的关系,企业如何平衡好发展与杠杆的关系,个人如何平衡好美好生活与负债的关系。人们在乐观时往往会低估负债的风险,过多借债,当风险出现时,又会因为债务负担沉重而缺乏腾挪空间,没办法应对。债务周期有起有落,需要合理安排。
2018年末,我国的债务总量达到了GDP的258%,已经和美国持平(257%),远高于一些发展中大国,而后几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是与债务问题、风险有关。但是2019年后又有多少人是在降杠杆呢,2019年年底的新冠疫情可能打乱了政策执行,但是迟到不是不到,到了2021年明显体会到冬天的到来,不少大企业陆续出现流动性问题,资产价格出现较大的下跌,我们在金融市场上深深地感受到了。书中提到会出现的风险目前正在发生中,如房企出现债务危机,冲击着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
金融风险的核心是银行,银行杠杆率高,业务上期限错配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银行信贷业务大多与房地产有关,国内外都一样,所以银行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同起同伏。但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的业务差异在于金融衍生品没有那么多,像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太可能在国内发生,一是国内银行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一般在3成,贷款人申请要求较高,二是银行的贷款没有打包资产证券化把风险分散到其他金融部门和居民。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是这些年也备受关注,地方政府的融资主要通过城投公司,城投的融资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和发债,还款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和借新还旧,城投债整体违约率比较低,城投信仰还在。2023年在其他金融资产下跌的情况下城投债受到了追捧,迎来了一波小牛市,但随着经济下行,土地价格下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也积累了不小的风险,更多的是结构性风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可能会忽略存在的风险,即使看到了也不能领会,当经历经济下行,再回看政策、现象以及再看过往国内外危机带来的启示,就会有了更多的领悟,正如退潮之后我们才能更清楚看见沙滩上东西,才能明白政策对于企业对于每个人带来的深刻影响。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每次危机带来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大多数是痛的领悟,但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社会现象复杂多变,任何理论和逻辑都可以找到不少反例,因为逻辑之外还有天时、地利、人和,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对结果影响非常大,而结果又直接影响到对过程和理论的评判。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现象的复杂和多面性,大到经济发展模式、小到具体产业政策,不是空空其谈理论,而是到了具体场景,具体问题的分析。很多现象我们也是参与其中,只是角色不同,比如新能源行业,我们是以消费者角色参与政策补贴来了解新行业,而政府以税收优惠,廉价土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贴息贷款方式支持新技术企业进入市场,让市场慢慢接受新的技术,从而达到规模效应。当然这个政策工具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从开始的直接补贴到产业引导基金,也是个发展和摸索的过程。
从单一行业或企业的角度阐释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政策演变的过程,以小见大,案例易懂,思路会更清淅。无锡尚德施正荣的案例当初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从企业家经营风险角度,短短几年从首富至首负,令人唏嘘,所以企业与个人资产应隔离,提前作好规划。而书中是从地方政府的盲目补贴,企业在面对市场巨变的情况下大量倒闭而造成一系列问题角度来分析。
在书中我看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欧美的发展模式和解决方案未必适合我们,过往的成功经验也未必适合现在和未来,各地区情况又不一样,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说起来容易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现在我们看起来难以想象的政策可能是适合当时的环境,是为了解决过渡时期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都处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发生了很多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新冠疫情、俄乌冲突、OPENAI的出现等等,这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宏观看似离我们很远,我们时常讲做好微观个体,但个体是在宏观的大环境下,宏观环境的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可能触达的方式不同,体感有深有浅。
世事复杂,逻辑和理论之外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我们无法去改变社会发展方向,只能学习用更宏观的角度和更长的历史视角去看待问题,加强对政策和变化的敏锐度,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居安思危。
我们都是置身于内的一份子,都是滚滚洪流中的沧海一粟,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哪怕只是几十年,也是一个远超认知的时间跨度,但是中国人勤奋实干,我们应该相信中国会更好。
上一篇:卷毛漫游世界历史读后感400字
书籍简介
-
置身事内
兰小欢管理 709人浏览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兰小欢编著的政治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2021年8月。该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