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1600字

2023-09-13 16:06:51.0 苏东坡传 读后感1600字 名人传记读后感1600字 238 浏览

苏东坡传读后感1600字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女儿正高声朗读经典,我倚窗而听,童声抑扬顿挫、清脆入耳,人生一大乐事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

  那年二十岁的苏轼参加省试,在三百八十八人中名列第二。为什么是第二呢?因为主考官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找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仕途并不一帆风顺,虽然文采斐然,但并未得到重用,朝廷总是派他到地方去当一些小官。苏轼虽然内心对朝廷的安排不太爽快,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他在任杭州通判期间,英勇带领人民抗洪,任徐州地方官时期,大力防治蝗虫,为地方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王安石推行变法,旨在提高中央的财政收入。苏轼虽然远离朝廷,但是名气太高,诗词传遍天下,被有心之人抓住“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蛰龙”二字,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下了监狱。他满心以为自己要死了,但好在众多人为他求情,罪不致死,被贬黄州。出狱当日,他旧习难改,又写两首诗,这两首诗中,至少有两句,若由那些御史仔细检查起来了,他又犯了对帝王的大不敬之罪。然而写完这首诗,苏东坡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黄州一片荒凉,苏轼身无分文,他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的山坡上开始务农,这就是“东坡”的由来。在给友人孔平仲的诗里写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他和农夫一起下地耕作,从大文豪到农夫的角色转变,他也依然自得其乐。黄州多猪肉,但是“富贵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给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大意是慢火细炖,把油熬出来,达到肥而不腻的效果。没钱买羊肉,只得羊骨头,他又灵机一动,把羊骨头放在火上烤,说吃起来有螃蟹的鲜味,兴冲冲地写信给苏辙,一脸求表扬的傲娇。
苏东坡传
  不可否认,大多数时候,伟大人物是在艰苦中炼成的。他在黄州迎来了他的黄金创作时期,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卜算子》《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寒食帖》……完成了诗人、词人、书法家、美食家的关键一步。

  之后他又被召回朝廷,但是他已经明白,自己并不适合待在充满党派之争的朝廷,主动请缨到地方任职,于是朝廷将他派去杭州担任杭州太守。第二次到杭州,他整治西湖淤泥,派人将湖底淤泥打捞起来,直接堆在湖上,形成一条长堤,又在堤上种花养柳,行人可以漫步堤上,欣赏西湖美景,他也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为了防止水草再次大规模侵占西湖,他把西湖四周的水域出租给百姓种植菱角,他命人在水中建造了三座小石塔,以三个石塔之间的水域为界限,外边的水域均可以利用。苏轼这一举措,便是现今西湖十景之二“苏堤春晓”“三潭映月”的由来。

  宋神宗去世,太后也已经老去,新皇帝又要推行变法,他再次被殃及,被贬惠州,再贬儋州(海南)。去往儋州途中,遇到苏辙,写下了《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苏轼66岁时,朝廷将其重新召回,但是,他在途中因舟车劳顿,年事已高,且正值夏暑,不幸病逝。在经过金山寺的时候,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回顾自己一生,并不认为意气风发之时是他的人生重要时期,相反,他把最为困苦艰难的三个阶段,即黄州惠州儋州列为平生功业集成之所,这份处世观值得思考。

  苏东坡迷人之处,大概就是,在每一刻的当下,都把生活过得津津有味。正如他在弥留之际,他的老友维琳方丈在他的病榻前说,“现在,要想来生!”他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他认为他生活里的每一刻,就已经是极乐天堂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说的:你不能不喜爱他,他就是这么可爱。

苏东坡传读后感1600字2


  《苏东坡传》从苏东坡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一生的历程。苏东坡,其洒脱豪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及其文学作品中饱含的人生境界,都是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应该通过挖掘苏东坡及其现存文学作品的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培育学生养成旷达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构建家国情怀,发挥其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价值。

  一、对苏东坡的评价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培育了无数仁人先贤,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的优秀思想和智慧,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应该深入挖掘,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当代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苏东坡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文人之一,不仅因为他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式人物,诗词文赋书画都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更因为其豁达乐观的性格、随和悠然的心态及其作品给我们构造的精神世界。林语堂称赞他是“不能无一,却难能有二的”,苏东坡及其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宝藏,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给我们以精神上的侵染,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探究建设价值。

  二、苏东坡的家国情怀

  苏东坡是通过“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入仕途的,他也是带着经世济国的儒家思想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国家政治建设的。他一生宦海沉浮,但无论他身在朝堂还是被贬外放,他的身上都会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仕途坎坷,但是苏东坡对新法态度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即是否与百姓有益,是否与朝廷有利。因此苏东坡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被百姓称赞的政绩。

  他在杭州修复水井,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留下了“苏堤”“三潭印月”等西湖美景。在惠州推广农具秧马、水推磨,以提高生产力,钻研艺术,施药救人。他晚年被贬儋州,又把自己被贬看做“天其以我为箕子”,把中原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传播给了当地百姓。所到之处,他都力所能及地用具体行动为百姓办实事,也成了黎民百姓最真心的朋友。每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在苏东坡身上,这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得到最好的体现。身为人师,我们要坚定其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建设服务的理想信念,在笃行实干中向祖国和时代交出自己的青春答卷。

  三、苏东坡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

  1.儒家思想深刻影响

  苏东坡自幼学儒,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仁人爱物,经世济民是思想的核心,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修身治国平天下”“大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历来士大夫二者居其一。苏东坡无论穷富,达都有善念之心,又有济世之志。然而在激烈的党争中不容于新旧两党,因而一贬再贬却不屈意逢迎,苟且附和。穷时开荒种田,劳苦躬耕。不改其志,失意不幸也能仁政爱民,浚西湖,建苏堤,修六井,禁杀婴,修索桥,传学儋州等。尽管自己九死一生,屡遭排挤,却无自怨自艾,愤而不平,依然造福安民。君子人格,何等伟大。

  2.佛道的思想影响

  苏东坡7岁从眉山道士张易简居天庆观北极院学习3年,耳濡目染道家思想,加之随行自然,疏达崇道的祖父苏序对他的影响,因而苏东坡自小鄙视功名,齐物意我,任性任情,自由发展苏东坡主张只有静心去除妄心杂念才能淡泊心怀,体察万物,才能破执超然物外。

  三、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

  苏东坡身上体现的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是其坚定的思想信仰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品质。而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合乎国家主流意识的,都是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个体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面对人生的失意、生活的苦难?苏东坡以其亲身实践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榜样,这便是旷达的生活态度。

  评定苏东坡,放佛最简练最恰当当一句话就是“放荡不羁、仕途坎坷”。我们渴望仕途的一帆风顺,甚至超过了渴望成功。面对这样一位文化巨人,我们不妨从苏东坡身上汲取些正能量,无论我们是在徘徊,苦苦地思索着生命的意义,还是我们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抑或我们正遇到困难无所适从,我们不妨静心下来聆听一下苏东坡。不要执著于意欲,让心与自然相接,以平等的心,以审美的心态去观照它们。遇到困难我们也不妨幽学习苏东坡的沉默,任何事物都是短暂的,只要把握住自己的本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们也会逐渐走向人格的成熟。

  苏东坡帮助学生形成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构建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作用。

1 2

书籍简介

  •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传记 494人浏览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  《苏东坡传》共4卷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该书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