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2023-05-04 16:14:19.0 曾国藩传 读后感1000字 名人传记读后感1000字 363 浏览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1
春天,嫩枝婆娑,温风习习,坐在书桌旁,轻轻合上这本《曾国藩传》,诸多感受一时间涌上心头,不禁陷入深深地思考……
毛泽东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对曾国藩的推崇之高。对于教师而言,于我,则看到了曾国藩身上的勤学、坚持、自省……
一、勤能补拙
在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里提到,被“悬牌批责”的曾国藩受到了平生第一次大的挫折,于是埋在书房思考失败的缘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天资愚笨。相传,曾国藩儿时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一小偷潜入家中,意图等人睡着行偷窃之事,然而天即将大亮,这小儿依旧在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气之下,从房梁上跳了下来,破口大骂并全文背诵,之后扬长而去。
记不住就反复彻夜背诵,这不正是天资一般,但勤学苦练的典型吗?
六次考秀才失利,让曾国藩痛定思痛,并决定付出超人的努力,改变老套学习思路,寻找差距,又是一年科举放榜日,这时的他终于榜上有名,成为一名秀才,并在次年又考中举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反观我自己,教育教学经验尚浅,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课堂把控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读罢曾国藩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无一日不读书”,而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够坚持不懈地请教与学习,多读一些专业书籍,多听课多思考,为成为更优秀、更专业的教师而付出百倍的努力!
二、锤炼性格
进京做官的曾国藩,起初是胸怀大志的,科举考试的成功让他多了几分自信,甚至傲世轻物。但这种傲睨得志的心态在进京后就发生了变化。翰林院里群英荟萃,他们身上的儒者风范,让曾国藩望而退步,来自湖南的他,总让人觉得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相比于博览群书的同僚,他所读的都是应试教材,而因落第而顿觉耻辱的他,听到也曾榜上无名的王阳明却感慨“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这种境界的差距让曾国藩羞愧难当,也深感自身鄙俗之气亟待改正。
除此之外,他的性格方面还有浮躁、虚伪等毛病。静不下来,如何能成大事?而虚伪自是,怎能做真实的自己?怎能让自己在京城立足?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曾国藩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也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认真反省、不断改正。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勿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这是曾国藩的名言,我愿借用来时时勉励自己,完善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平和、上进的好教师,助力我们在教育之路走的更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引导学生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与他们同行,勤于耕耘,不断反思,与学生共同成长!
于平凡之处践初心,于教育之旅嗅芬芳。时时翻阅书籍,时光的藤蔓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感悟曾国藩的智慧,为我们的教育之路与个人成长增添一盏明灯!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2
作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家喻户晓,声名显赫,读过《曾国藩传》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理解得更加立体、更加多元了。作为一名从草根出身成长起来的普通人,他的一生可谓是非常成功的,从一个湖南湘乡县白坪村里的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权倾一时的晚清名臣,他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特质能助他成长、成功呢?
我个人以为,第一个特质是“韧”。这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学业上来讲,他的求学之路可谓坎坷不平。太爷爷立志家里要出个读书人光耀门楣,爷爷辈积累了一些财富后从县里请老师给家里教学,爸爸资质平庸,也可以说是比较笨,考了十七次才考中举人,轮到曾国藩本人,也是资质平平,每次关键考试都是后几名,勉强过关,但是经历了多次失败一直能够坚持下去,我想这与他在幼年时期看到的父亲的坚持、爷爷的支持肯定是分不开的,坚韧向上的家庭环境对他影响深远。到了工作以后,经历的无数次艰难困苦、身临绝境都能坚持下来,与他身上的这股韧性更是息息相关,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无数次身处绝境、孤立无援,他都坚持了下来,坚韧的信念及品格让他受益终生。
第二个特质是忍。在京工作的九年,性格倔强让他吃尽苦头,刚愎自用的秉性使他与同僚关系形同水火,尤其是在湖南创建湘军时,与整个长沙官场格格不入,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工作无法开展,甚至导致事业几近毁灭。丁忧在家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总结教训,深刻反思,再次出山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处事圆滑,懂得变通,无论对上级下属同僚,还是亲人朋友敌人,都能够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极力改善自身的官场微环境,面对他人的嘲笑讥讽甚至背叛,他都能够淡然处之,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就。
第三个特质是忠。从历史的定位来讲,我认为他是充满争议的,他是封建的卫道士。他维护的是大清朝的统治,维护的是自身家族的地位和利益,可以说在民族大义方面是有极大欠缺的。在面对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两方面的威胁时,他会优先选择对付太平天国,因为英法联军不会推翻大清王朝,而太平天国会,而大清王朝是他的生存基础,曾家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必须极力维护大清的统治。可能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可以看到他对自身追求事业的忠诚。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不会存在如此艰难的选择,但对于自身事业的忠诚还是需要而且重要的,只有忠诚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投入,只有投入才会成功。
曾国藩的一生是集苦难、挣扎与争议的一生,对于他本人是成功的一生,对于历史他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人物,在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值得摒弃的也不少,也正是因为不完美才会让人觉得他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
未来,我还会继续深入地了解他,从历史中不断学习,汲取营养,照亮现实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3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但抵达的高度很高。
他出生平凡,资质平平,身体素质也不好,一生与多种疾病相伴,除此之外他性格中也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浮躁,坐不住,爱闲逛串门;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经常和人发生冲突;还有虚伪,顺着人情说好话;还有一个大多男人都有的嗜好,爱看美女;总之长于湖南乡下的曾国藩,身上的缺点比优点多得多。
曾国藩意识到自身最大的缺陷就是笨,笨到什么程度呢?曾国藩和父亲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这是他父亲第十七次踏入考场)而曾国藩也考了将近十年,这对父子的赶考经历在湖南湘乡都已经“出名”了,成为了乡人的笑柄。然而这一次,他父亲考中了,曾国藩还是落榜了,不仅如此,他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考卷被当成反面典型: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笔尚可,道理没讲通,“悬牌批责”相当于在全省示众,这下曾国藩不仅在湖南湘乡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这次对曾国藩的刺激也是极大的,他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找出屡战屡败的原因。
虽然,曾国藩有着雄心壮志,但上天赐予了他一个不相匹配的大脑。解决自己的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看来看去,他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只要从这方面去下功夫就可以了。道光30年,曾国藩再次踏上了科举之路,这一次,曾国藩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于下笔,而是先静坐思考半小时,在胸中构思好了整体脉络,然后才一股一股地展开,最后在文笔上细细打磨。果然,这一次曾国藩摸对了考场作文的门路,中了秀才,一雪前耻。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最后曾国藩一路考进了翰林院。
考学之路的不顺利也是曾国藩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从小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教育,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曾国藩的仕途之路也并不顺利,一没背景,二没靠山,只能靠自己苦心经营,但正是因为有之前的这些经历,他面对将来的困难也并没有那么脆弱,一次一次从磨难中站起来,最终到达自己人生的巅峰。另外一点,曾国藩知识自己天资并不高,作为一个笨人,他发现下本功夫有下本功夫的好处。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失败比赢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道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漏死角。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就是走不远。
可见,在人成长的道路上,一定的挫折教育是必须的,不然长大了也是颗玻璃心,遇到点事儿就不堪一击。另外,做事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凡是不要想着耍小聪明,走捷径,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事,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更不可能把事情做的圆满。
上一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下一篇:雷锋日记读后感1000字
书籍简介
-
曾国藩传
萧一山传记 372人浏览
《曾国藩传》是2009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一山。 《曾国藩传》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的过程,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