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读书笔记1200字
2024-12-09 19:24:19.0 我心归处是敦煌 读书笔记1200字 文书读书笔记1200字 64 浏览
在我的旅游清单里面,有一个向往许久,却未能亲近的地方——敦煌。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机缘巧合之下,有幸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敦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明年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大漠孤烟直的壮观,近距离观赏一下形态各异的千佛和色彩斑斓的壁画。这本书是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用第一人称撰写的自传。通篇读下来,特别有画面感,通过字里行间彷佛看到,秋日午后的摇椅上,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就着一壶茶,给身边的孩子们讲曾经的青葱岁月,曾经的相濡以沫,曾经的良师益友,曾经的孤独彷徨,曾经的一切一切。从一个柔弱的江南闺秀到风华正茂的北大才女,再到守护735座洞窟57年,成为第三代敦煌的掌门人。
樊锦诗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家人的长期分离,独自面对戈壁滩上的风沙,期间也有过数次离开的机会,但她未忘初心选择留在了敦煌,留在了她喜欢并热爱的佛洞里,留在了色彩绚丽的壁画前。她用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讲述了敦煌前世今生,这个不起眼的沙漠小城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曾经的历史人物是因何事踏上了丝绸之路,又因为什么契机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敦煌,这个在历史上见证了无数文化交流的地方,在她的口中显得异常鲜活和生动。
公元366年莫高窟出现了第一个佛窟,北魏时期因为统治者崇信佛教,好多王孙贵族开始以造佛窟为荣。随着越来越多的佛教徒的建造,佛窟越来越多,敦煌迎来了繁盛。各朝各代陆续在峭壁上凿出佛窟,在洞内塑造佛像,并在岩壁上绘制绚丽的壁画,逐渐形成了规模浩大的佛洞和壁画。每一个朝代对佛教的理解都不同,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塑像标准和审美标准,所以整个敦煌又是一个跨越千年的艺术殿堂。近代的莫高窟在历经千年的风沙侵蚀和多次的社会动荡,好多佛窟和壁画遭到了破坏。百年前正值清末动荡不安,发现藏经洞的又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小人物。好多心怀叵测的国外探险家又利用王道士的贪财和无知,把大量珍贵的经书,壁画和雕像盗走,这在中国的文物史上是一个既屈辱又损失惨重的事件。
当我阅读到这一篇章时,深刻理解了国强才会民富,弱国无外交的含义。我庆幸生于祖国富强的年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富足的生活。生于华夏何其有幸!百年前藏经洞文书的流散,对敦煌的文化传承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如果不能对佛窟进行专业的修复和研究,不及时把研究的成果辑录成书,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许就欣赏不到壮美的景观,也无法了解曾经的辉煌岁月。正是有了几代莫高窟人的坚守和维护,并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才让这颗历经磨难的明珠洗去前尘,焕发新姿。他们通过对敦煌塑像和壁画的保护和维修,让世人不仅能了解古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潮流崇拜,也能更好的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文物保护和旅游业的繁盛又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樊锦诗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保护石窟遗产,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敦煌”工程,此举被季羡林赞为“功德无量”。五十七年前,一句“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她选择不忘初心,坚守一生,才成为了如今的“敦煌女儿”。她的经历和坚守告诉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上一篇:西游记读书感悟300字
下一篇:徐霞客读后感500字
书籍简介
-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文学 379人浏览
这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50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展现她的事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