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骆驼祥子的读后感700字

2024-03-04 骆驼祥子 读后感700字 老舍作品读后感700字 252 浏览

老舍骆驼祥子的读后感700字1


  今年的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骆驼祥子》这一本书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和市井气息,语言幽默,但内容严肃,人物形象塑造的鲜活自然,使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是老舍全部创作中的最好的一部,通过这本书,我看到的旧中国城市人民的苦难生活,从祥子一开始的积极向上、踏实肯干变成了一位行尸走肉。从一开始对未来的期待变成了对生活、对世界、对未来的绝望!

  这本书无疑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它揭示了旧社会的样貌,让我们了解了旧社会的风气与概况。

  这本小说的前半部分,读起来是阳光向上的、是让人舒心放松的。但在祥子被偷走了第一辆车开始,这种舒适的感觉便消失了。在被偷了车后,祥子的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而祥子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的挫折中失去了信心,变得不再积极,不再乐观,而是变得越来越消沉,变得不会哭、不会笑了。

  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老舍为什么要塑造祥子这一形象。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才明白,老舍这是在为底层人民感到不公,他是在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毁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好青年,而祥子,便是他们的写照。
骆驼祥子
  在当时,钱财、权利便是一切。没有这些你什么都不是,不论你有再好的品质,再好的性情,那也是没用的,是一文不值的。就像祥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成了一个自甘坠落的人。社会是残酷的,要不然成功,要不然出局。而这些却只在一念之间。

  我想,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又读过书,他有那么优秀的品格,他干什么是不能成功的呢?若是在现在,那他必定是一位成功人士。

  通过这本书,我认为人不应为做了对的事情而低头,但在有的时候,你可以低头,但这是指行为上的低头,而不是指心理上的低头。

  生命是有光的,但是它的光也有可能会熄灭。我们应尽量的让它多存在于世一会儿,多保留一会儿自己的初衷,至少这不至于让我们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去迎接生活。

老舍骆驼祥子的读后感700字2


  “舍予是经过了生活酸甜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的’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灭,反而显得更突出,更难能可爱。”——题记

  《骆驼祥子》并非是一部令人愉悦的作品。这部老舍的代表作,没有给读者一丝希望,沉重得近乎绝望的心绪始终伴随着阅读进程。

  祥子的不幸固然值得同情,但他的堕落,作者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指责世间,轻易原谅,未免太过宽容。

  从农民阶级角度来说,祥子虽然脱离了土地,但没有脱离自然经济带来的小农思想,所以他有农民的优点——勤劳、善良、朴实,但也有农民的局限性——狭隘,愚昧。他将车视为土地的替代品,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所以,祥子为买车而不断奋斗,愿望不断落空,这三起三落间的隐喻,其实象征了不仅是一个人的堕落,甚至是一个时代的不幸。

  人是否要反抗命运?人能否战胜命运?

  我们所看到的,可怕的是令人绝望之处,这种可怕,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还是精神的磨灭。重要的是,拉车的老马和孙子小马以及二强子的命运,几乎堵住了祥子所有的道路。所以,老马坚持梦想并不会让命运有什么改观;二强子顺从命运,命运也不会稍加怜悯。

  祥子对美好的渴望,是一种呼唤。为买车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继续奋斗,继续失败,在此循环中,祥子终究熬不住了,只是苟延残喘,令人不寒而栗。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重要人物,虎妞与小福子。两人性格外貌等都没有共同点,唯独受父权压迫,虎妞奋起反抗,小福子甘于承担,无底线地成全他人。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遭遇,也让祥子最后一点寄托也破灭了,成为“社会病胎的产儿”。

  总的来说,祥子的遭遇是因社会的黑暗而生,而堕落终究还是太懦弱了。至少应记得,无论对世界还是自己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没什么比绝望更可怕。只要悉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人性之花!

1 2

书籍简介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老舍小说 2156人浏览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