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900字
2023-05-20 人间草木 读后感900字 文学读后感900字 369 浏览
人间草木读后感900字1
汪曾祺擅长写“小物”,从春花秋果写到鱼虫鸟兽,从人间草木望到世间风物,他从不屑于抓写作的主旨,导致他笔调常常恣意放流。汪曾祺不会讽刺挖苦,也不会隐喻,他的文字里流露出的是他对花草鱼虫的怜爱,对小人物的关切与感怀。每一种情感的释放都是直接的,不假修饰、真切自然。
这一份“真”是来源于骨髓的,来源于汪老的性格。将文章写出浪漫主义的真情实感是汪老的天赋。不管于哪个时代,汪老的文章中的小物真情都能留给我们深刻的感动,能把“草木”写“真”是要费大功夫的。如何就小物写出真情呢?一是要有尊重的眼光,二是要有对于众生的关切。
一、以尊重之眼神看草木
没有华丽的辞藻,巧妙的技巧,但是他对“小物”的尊重和真诚却显而易见。文人写草木的同时,草木也反映出文人的灵魂。如《人间草木》中写道:“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辞藻不加修琢,读起来却自由自在,自适自然。这样俏皮又不失天真的比喻,多半只出于未经考试“摧残”过的孩童嘴里。孩子们的诗歌总是巧夺天工,恰恰是因为他们观察“小物”之细心真心,而不是目的性地去想象。虽说草木无情,但作者用真情体察,使得无情却有情。以草木花鸟这些“小物”为友为伴,人也变得本初般的纯洁,温暖。佛说的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叶总关情也不过就是如此吧。
二、以真诚之关切品人间
同样的,汪曾祺不仅关注草木之灵,更关注于人文人性之美。他能体察出这些小物的大美大善。他追求生命之真善美,他不喜欢人造的琥珀,因为被故意弄死后压进琥珀里的昆虫是缺少生气的,他说“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他从不在意瓢虫身上几个点儿来分辨它们是害虫还是益虫,他说“科学和艺术有时是两回事,北京的孩子叫瓢虫‘花大姐’,这个名字很美。”
有时他也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小东西进行幽默地批判,如他鄙夷螃蟹的“走姿”,因为“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近似。”汪曾祺通过他对小物的关切,得到了一些近乎哲理性的洞察,实可谓“多情乃佛心”。
《人间草木》一书被汪曾祺自己谦虚地评价说是“不堪持赠君”的,因为里面似乎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却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世间小物,如何发掘出自己的真情。培养一种对于人间慈悲而真诚的关切,洞察小人物的真情也是给予自己一个洞然明白的观照,是一种成功的生活美学。
人间草木读后感900字2
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不牙碜——汪朗这样评价老父亲的文章。确实如此,我喜欢汪老文章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还有就是汪老的文章透着美感。
我非常喜欢《人间草木》的封面和里面汪老的亲笔插画,水墨渲染,自然柔和,画中有文,文中有景,看着亲切淡雅,心中很是宁静享受。
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老写寻常之物:芋头、豆芽、铁蒺藜、槐花、腊梅,紫薇、秋葵、海棠;其中爬山虎的描写是这样:“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类似熟悉亲切的描写很多。汪老爱花爱草,爱自然风景爱祖国河山。“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汪老的许多描写读起来感觉很放松、很有味,有时还带点幽默感,阅读时带领我享受平凡简单的自然之美。
对人间的一草一木如若只是单单的、纯粹的喜爱该是有极高修养的人才会有的吧?往往一草一木也会记录一段往事,印染着一段深情。我非常喜欢《葡萄月令》这篇:“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葡萄卷须最耗养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如果腌成菜,大概不难吃;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月令》有葡萄园美景,有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却不见汪老凄苦,可见汪老对生活的热爱。
汪老写花鸟虫鱼,平中显奇,淡中有味;这些世间风物中有生活情趣,亦有修养内涵。汪老生涯磕磕绊绊不算少,但是他极力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这是汪老写作给我们的另一意义吧:发现生活之美。尽管生活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痛并快乐,但在生活发现并体验美是我们心之所向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是本书我的挚爱。如若真想去感知,草木也有心,不是说人若唾弃它,它会死亡,人若赞美之,它便会欣欣向荣生长;那么人之贵不只在身更可贵在于心灵之美精神之伟大吧!故喜欢读:沈从文在西南联大、闻一多先生上课、金岳霖等等,由此契机看了影片西南联大,更加坚定了热爱教育之心。
我喜欢书中花园、果园里记忆的味道,更喜欢汪老对生活的品味和赠与。汪曾祺老先生自言“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尊”。喜欢汪老的一起来读《人间草木》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900字3
近日,读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都颇有成就,本书后文的插图也都是汪老先生的作品。
《人间草木》精选了汪曾祺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是他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这本书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用极简的笔墨写出了人味,写出了乡土味。
这本书写的是草木,讲的却是人情。零零碎碎的小事中,包含了汪曾祺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比如,书中对栀子花的描写,反映了汪曾祺先生自由不羁的性格。正如他在《联大师友》里写到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答案是对生活和自由的热爱。
汪老先生通过说故事,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边看书边想象出书里描写的场景,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的神态。很多风俗习惯,很多菜式吃法,很多我们不知道没听过的稀奇事情都可以从汪老的书中读到,例如薤叶的典故和串成佛珠的煮蚕豆。
汪老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也让我们窥见了不一样的联大学子。比如,描写联大女学生由于穷且馋,再加上听信胡萝卜含有微量砒霜可以美容养颜,导致学校女生吃胡萝卜蔚然成风,这种略带傻气的行为也让传奇的联大学子形象更加立体,更具人情味。
与相识的老友、亲人之间的生活琐事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地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最难能可贵的是,汪曾祺在身处逆境时仍然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看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例如,讲到他1958年被定为右派分子下放到农场劳动时,通篇没有委屈抱怨,而是认真地做一个劳动者,关注着苹果的栽培、葡萄的成长、大葱的丰收。
这篇文集多写于汪曾祺先生晚年时,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他这一生都对生活充满了纯粹的热爱,做到了“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他那如水洗过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让人也不禁会回忆起一些生活中美好的片段,留意起身边可爱的点滴日常。就如人间草木中所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希望《人间草木》的气质能够抚慰大家的疲惫,纵使前路多有荆棘,大家仍保有一颗“草木之心”。
上一篇:水浒传读后感400字免费
下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5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人间草木
汪曾祺文学 50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