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2023-04-22 18:04:32.0 秋天的怀念 读后感800字 文学读后感800字 371 浏览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1


  近来,读到一篇文章。主人公自从双腿瘫痪后,脾气变的暴怒无常,对一切都不再怀有期待。直到母亲遗言里说,让他好好地生活时,他才懂得生命的宝贵。这件事让我深有感触。

  他就是写就多篇著作的作家史铁生。他无奈过,失落过,也曾经一个人摇着轮椅在“那座废墟的荒园”中虚度。命运攫去了他的健康,却夺不走他的思想,在轮椅上,在死亡的边缘,他从未放弃,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中,透出了在苦难中歌唱的倔强。

  回望历史,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忍辱负重,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多次贬谪,过着“先生年来穷到苦,向人乞米何曾得”的苦生活,但是在苦难中,他“一衰烟雨任平生”,满怀旷达乐观,与时代抗争,活出自己独有的倔强。书写了一篇篇不朽诗文,流传千古。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向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与厄运顽强抗争的辉煌乐章。

  思绪翻飞间,想到了脑瘫女孩黄杨,她自幼肢体残疾,有嘴不能说话,有手不能写字。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硬是用鼻尖在键盘上敲出了两部长篇小说。她用尽全力的推开阻碍在前方的障碍,挣脱出密麻的“茧丝”。

  啊!倔强的生命力啊!那蓬勃向上的生命,构造出一个个令人动情的倔强与命运抗争的生命。愈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脆弱的生命亦愈坚韧!挫折和坎坷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如果能够把绊脚石转化为成功路上的基石,那么最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苦难,其实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做。我们面对前方的阻碍甚至可以绕路走,可是没有风吹雨打,哪里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里有松柏的坚韧;没有在逆境中,哪里有生命的倔强。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什么形式表达出来,许多名人已经为我们作出表率。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抗争,用奋斗走出逆境,在倔强中成长,在苦难中歌唱吧!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2


  《秋天的怀念》讲述了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一次次地回绝了母亲去北海看花的请求,终于松口后,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他。
秋天的怀念
  文中的母亲在儿子双腿瘫痪后是多么无措,21岁的小伙子,本该有大好前程,命运却给他当头一棒,只得在家中喧泄,怨天由人。母亲因此在家中变得小心翼翼,想让儿子走出门的话,也变成恳求,使自己的病一直拖着,甚至死前都挂念着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此后,史铁生便带着这份爱与希望好好活下去,母亲逝去了,但爱意永远留存,不单是母爱,世间所有的爱都是如此,它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爱是轰轰烈烈的。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正在织毛衣的母亲和她年幼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中,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她用织衣针扎破自己的手指,将血液喂给婴儿。几天后,当她亲眼看见孩子被救出去后,才放心地闭上了眼,这便是女性的光辉。与这位母亲一样,在一部电影中,一位与孩子同时被卷入急流中时,她拼死将孩子托出水面,直到路人将孩子救走,她才沉入水中,坚挺的身心与无私的爱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爱不单单只是上刀山下火海的无私奉献,在日常琐事中也能体现。在《童年》中,因为有了外祖母的出现,才让身处黑暗的阿寥沙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外祖母用余生治愈了阿寥沙的童年,他也将这份爱永远珍藏在心底。在《背影》中,父亲能拖着自己年迈的身躯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夜晚,当我奋笔疾书时,母亲能为我递上一杯热牛奶,在过道上为我留半盏灯;陌生人对你亲切的问候......

  爱更是能跨越物种的。在中国西北部的沙漠地区,一头老母牛拼死拦下一辆送水车,只是为孩子求下半盆水,因此留下一身伤痕;在《斑羚飞渡》中,当斑羚们身处险境时,是一群年迈斑羚的挺身而出,才为他们的子孙后代跳过山涧、逃出魔爪赢得了一线生机。他们能如此从容地面对死亡,毫不犹豫地跃出山涧,就动物本身而言,这种舍身忘死的精神是令人极为震撼的!

  爱是无私的、伟大的、重于泰山的。它跨越性别,跨越物种,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肆意疯长,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它必将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3


  关注史铁生,是源于他那篇《秋天的怀念》关于母亲的文章,为了儿子置自己生命于不顾,隐忍、敏感、包容的母亲,更深深地喜欢上了史铁生朴素、平实、充满心酸又不失温暖的文字。由此看了他的《我与地坛》这本书。

  文中有这么一段“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地坛,已是作者生命里最珍贵的地方,在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作者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生长、感受到了微小生命的活法,作者从自身所受的病魔打击中思考生的价值所在。所以说地坛,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是无法替代的。

  作者在最青春美好的时光里忽然残废了双腿,不久后饱受尿毒症的侵扰,生存对他来说成为无胜于有的荒诞。“为何而生,要不要死”的念头如魔咒般挥之不去,毕竟他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也所幸他走到了地坛。“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她用如母亲的包容和慈爱接纳了他。是地坛让作者感受到,季节的交替和自然万物生命的华章;是地坛让作者懂得,他的生命里不仅仅剩下苦难和不幸,这园子带给他的是一个顺应命运,坦荡而生的魂灵。

  他在地坛里思考、在无休止的自问自答中苦苦寻求生存的意义,或者说他在寻找一个平衡点,能不让自己的悲观在脑子里占据上风。想了好多年,终于想通了:就生命而言,休论公道。剩下的是为什么活的问题。不偏执地去苦寻一个所谓的理由,但求活得坦然活得有所依托。他的依托在哪里?是为了抚慰母亲?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抑或是为了不死而活着?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正是走进了园子,让作者在安静和亘古的自然中,一次次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有了他一篇篇朴实、自省和感人而温暖的作品。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精神的描述和引导。“在这个浮躁和信息的时代里,我们也似乎应该走进自然,走近心灵,多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4


  初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读完后,泪沾襟。

  这是一段作者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作者双腿瘫痪后变得暴怒无常,只有母亲永远陪着他。正当作者的生活有了起色,母亲却病逝了。

  文章不长,故事很短。没有浮华辞藻,没有直白抒情,而字里行间,是史铁生独特的气质。那淡淡的哀思,始终缭绕于纸页之上。

  母亲这个角色是文中的泪点。还有什么比孩子的苦难更让父母痛苦呢?况且这位母亲也已身患绝症,命不久矣,她恐怕早已崩溃了吧。但儿子烦躁不安,女儿还尚未成熟,她是支柱,唯有她,纵使背上的担子沉重如山,也不能凝眉,更不能被击垮,身心俱有极大痛苦。她面上却云淡风轻,一直做着儿子在迷茫之海的灯塔。她请儿子去看菊,多美的祝福。她希望儿子像菊一样,当面对人生中的萧瑟,也能不折腰,不低首。孩子同意了,她是多兴奋!她看到了儿子眼中的希望,同时,“整夜疼的睡不着”的母亲,肯定感到蛰伏在身后的死亡。她应该也在夜深人静处绝望地想,儿子好不容易有了希望,自己若是去了,会不会成为击垮儿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她终于没有挺到看见儿子重拾新生活的一天,甚至连北海之约都未完成。临行前,她记挂的,也只有两个孩子。

  母亲的死,一开始对作者肯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腿废了,他想到的是命运不公,对外发泄;而对母亲的死,他定有愧疚,只能在心中恨自己。但是,母亲的死让他突然领悟了许多:我要让母亲放心,况且活着,就要享受每一天,就像一瓶和着沙的水沉淀下来。痛苦之沙沉了下去。他也许会常常想到母亲:这样做,母亲会不会欣慰地笑?怎样做,母亲会宽心?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母亲期盼的样子。两年后,他完成了北海之约。

  这算对母亲特殊的纪念吧,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门,通向新的希望与未来。

  那一片菊花海,在作者心中是神圣的吧。花海中,不仅有母亲的爱,那亦是他净化心灵的地方。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菊花海,它神圣且纯洁,让人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世上多的是病了还不想死的人,自杀未免太奢侈了。生活的担子压下来,别怕,任他风吹雨打,你还有生命,就有希望。

1 2

书籍简介

  •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散文 234人浏览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