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读后感1600字

2022-11-27 20:07:39.0 人间清醒 读后感1600字 文学读后感1600字 579 浏览

  因为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我由衷地喜欢上了梁晓声先生的作品,喜欢从那朴素、真挚的文字中,读出他对人情世事的温厚体悟。

  《人间清醒》是梁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也是他七十多年的人生洞见和心灵独白。

  全书34篇散文,虽非同一时期的作品,也没有清晰的时间脉络,但是从五章内容的精心安排中,跟随着记忆中的小男孩一起经历成长、亲情、爱情,还是能看出先生如何走上了文学道路,有怎样的家庭和亲人,对人性和生命又有怎样的感悟与释然。

  未读此书前,我不知道梁先生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他几乎尝尽人间苦水。

  他的父母都是文盲,兄妹五人中,他排行老二。

  父亲在大西北当建筑工人,挣着微薄的工资,为了节省路费,好几年才回家一次。即便这样,全家的日子还是举步维艰,母亲不得不靠做零工以贴补家用,每日里早出晚归,顾不上家里的大小事情。

  身为二哥的他,上小学时,半天在家照顾弟妹,半天去学校。由于家里太穷,他是班里唯一的“免费生”,再加上迫不得已的衣着破旧、迟到早退等原因,经常被嫌贫爱富的班主任老师呵斥、嘲讽,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人间清醒
  高中一毕业,就赶上了上山下乡,他去往“苦寒之地”的北大荒,在那里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在基层连队做过工、在木材厂抬过木头。

  就在全家生活稍稍有点好转时,优秀的大哥在上大学后又不幸得了精神病,全家一下子又陷入了困境之中,他为此几乎愁断肠。

  上大学时,因为议论过“四人帮”,他曾被打入另册,受欺负,被排挤。

  大学毕业,为了照顾家庭,他放弃留在复旦和上海的机会,到离家近的北京工作(本来他想回家乡的,只是工作分配到了北京),把家庭责任扛在肩上,接父母到京城养老,为弟妹解决房子和工作问题;

  工作后,为了多赚稿费支撑家庭,他长期伏案写作,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

  结婚后,他迟迟不敢要孩子,有了孩子还想着放弃,因为大家庭的负担太重,他不想再增加小家庭的负担了;

  在给父母养老送终后,他好不容易在京郊买房把大哥安顿过去,却又因照顾大哥的老乡不幸遇难,不得不把大哥重新送回精神病院。

  好在,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母亲支持他多读书,哪怕是别人眼中很贵却没用的闲书,哪怕节衣缩食,甚至向邻居借钱,也会让他买下来。

  小学语文老师欣赏他讲故事的才能,关心他、喜爱他、鼓励他,促使他发挥特长找到自信,甚至推进了他后来的文学之梦。

  大哥生病前,对他也很好,在学习、读书上都是他心中的榜样,并且指导他多读书,读好书。

  在北大荒时,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进过团宣传股,当过村小学老师,后来还得到了复旦教授的青睐,被推荐上了大学。

  上大学时,遇到了器重和关爱他的师长,勉励他坚持完成了学业。

  工作后,遇到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妻子,不仅支持他对大家庭的付出,照料孩子和家中事务,使他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

  也许正是这些经历,梁先生活得特别清醒,或者就像这本书封面上写得那样“一半清醒,一半释然”,而释然,也是清醒之后才能达到的吧。

  对生活的残酷,他拨开迷雾,淡定从容地面对。

  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些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和鄙视。

  对自己的兄长和妻儿,他为曾经的忽略和照顾不周,多次流露愧疚和忏悔。

  对台湾商人的巨资捧好,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婉言谢绝。

  对儿子的言行举止,他负起一个父亲对社会的责任而谆谆教导。

  对卖鸡蛋的老妇人、看自行车的河南妇女、捡垃圾的小女孩等,他看到了天下苍生人性的光芒……

  就像这本书的简介所说,这是一本心灵独白:一个自在的灵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状态——保持真实,保持清醒,保持愤怒。

  说实话,很久没有一本书让我看得如此动容。

  在梁先生笔下,我们既见众生,也见自己。

  人生一世,不管是谁,都要经历一些事情,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这一路见众生才能见自己,而活得清醒,却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普通人的一生,也许不会像梁先生那样有丰富的阅历,也许做不到梁先生那么清醒而释然,但是尝试着用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世上的人或事物,守住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不为琐事所烦忧,不被外界所裹挟,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1 2

书籍简介